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 一)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课间活动 : 跳绳 . 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 , 收集信息 , 提出数学问题 .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 一)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课间活动 : 跳绳 . 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 , 收集信息 , 提出数学问题 . 在解决问题时 , 针对同一问题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 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 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 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 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 ,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 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的过程 , 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
心. 主要是渗透〝观察猜想 举例验证 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 , 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 , 因为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轻率的得出规律 , 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本着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 只有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 , 得出规律 , 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 . 到了加法结合律就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
了.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 . 教学中老师安排了三个层次 , 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 , 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 , 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 . 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 , 通过〝由此你发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 . 从而得到猜想 : 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 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 , 验证猜想 , 得出规律 .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 二)
本单元的内容有 : 加法运算定律 , 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乘法运算定律 , 包括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
反思教学效果 :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 , 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 . 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 然而对于加法 . 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 , 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 第一 , 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
识, 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 , 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 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 ) 第二 , 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 , 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 , 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 , 如 42_25,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 , 很多学生是把 25 分为 20 和 5, 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但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 ,
有很大的出入 .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 25_4 得 100 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 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 , 还有 _5 和 8 得 1000一样 . 第三 , 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
综上所述 , 解决办法只
青岛版运算律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