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壳膜、透析膜〕,棉线。
〔三〕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参加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装置A
装置B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变蓝
不变
长颈漏斗液面变化
下降
上升
结果分析
长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
〔四〕讨论
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
实验五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4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六: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略〕
实验七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别离,即发生质壁别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常用的化学试剂:。〔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那么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别离现象〕 滴入清水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实验八: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教学目的
。
+催化效率的上下。
二、教学建议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合为1课时进行。
,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例如,上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提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并思考以下问题:无机催化剂氯化铁溶液中的Fe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与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参加数目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多?哪个试管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并请学生分析一下,试管中产生的各是什么气体?哪个试管内的反响进行得比较快?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参加实验材料后,应立即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中。
(2)向试管中插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4
(3)试管最好使用20×200 mm的,这是因为如果试管过小,整个试管就会因充满了稠密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复燃。
(4)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皮肤滴溅上过氧化氢溶液,一定要用清水及时冲洗掉。
三、参考资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 新鲜的鸡、蟾蜍的肝脏或鱼的肝胰脏,实验效果也很好,但需要查阅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