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
第1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消毒隔离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清洁: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
第1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消毒隔离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清洁: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第2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消毒隔离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经过物理和化学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有菌区(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3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消毒隔离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生活垃圾:未和病人接触的物品,一次性卫材的外包装,包括玻璃瓶等。
医用垃圾: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第4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消毒隔离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终末消毒:是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用物、所住病室和医疗器械进行的消毒处理。
第5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上常用的消毒剂
灭菌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灭菌作用的制剂。如含氯的消毒剂(健之素)、过氧化氢等。
第6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上常用的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制剂。如酒精、安尔碘。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如氯已定。
第7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各类物品的消毒
%过氧乙酸消毒,浸泡30分钟。
止血带用后浸泡在500毫克/升健之素30分钟。
%过氧乙酸消毒,浸泡30分钟。吸痰桶用500毫克/升健之素消毒。
第8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各类物品的消毒
呼吸机表面、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鼻饲泵每天用含氯的毛巾擦拭,浓度500毫克/升。特殊感染的病人加大浓度至500-1000毫克/升。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
处置台、病床、床旁桌、椅、病志、护士站吧台、门把手用250-500毫克/升健之素毛巾擦拭。一人一用一消毒。
第9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各类物品的消毒
呼吸机管路、喉镜环氧乙烷消毒,每周一次。
被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物品,应按照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
第10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各类物品的消毒
医务人员要重视手消毒,严格执行WHO关于手卫生(洗手和消毒)的六个指征:①接触病人前后②摘除手套后③进行侵入性操作前④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⑤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部位⑥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取手消毒液3毫升,均匀涂于手部,按六部法双手搓擦至干,作用1分钟。
第11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处置室的管理
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累计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700小时时,要进行强度监测,以后每月监测一次,累计1000小时更换。
紫外线消毒原理:通过空气时,使空气中的氧气电离产生臭氧,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氨基酸、核酸、酶遭到破环死亡,起到杀菌作用。
第12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处置室的管理
紫外线消毒方法:持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据灯管1米距离照射时间1分钟。
结果:灯管强度>70um/cm2,方可使用。
每月做好空气培养
病室面积<30平方米,摆放3个平皿:呈对角线摆 放。
病室面积>30平方米,摆放5个平皿:病室四角 及中间1个摆放。
暴露时间:5分钟
第13页,共1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处置室
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