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方体的体积课例研究.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做数学"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长方体的体积》课例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和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触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给学生提供重温旧知、反思旧知的时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引入新课部分,花费时间太多,,不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虽然使用了直观教具演示,但是,学生没有动手操作,仅仅是观看,模拟。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活动中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而假设仅仅是学生看,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停留在大脑的外表。在课后和数学组的老师讨论中,我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长方体,运用已有的经历 进展探究。小组互相协调的开展活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重视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联络,学用结合。
在数学组老师的帮助下,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并在科组中进展了研讨,得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第二次教学理论:
直入主题,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师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40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分别搭出不同的长方体, 并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填在老师发的记录表里。(学生动手操作)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1
2
3
4
5
6
7
8
二、探究体积公式
生1:我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详细说说,你是怎么拼摆的?怎么发现的?  
生1:我先摆一排,一排摆了5个,长方体的长也就是5厘米,
摆了4排,长方体的宽就是4厘米。摆了2层,,我们就得出来了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乘宽再乘高。  
生2:我摆的长方体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1厘米,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8×5×1=18立方厘米。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3:我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4:我也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刚动手操作进展了验证,我们发现: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也证明了刚开场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假设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  
V=a×b×h   
=abh  
……
第二次教学反思:
第二次教学,我采取完全让学生动手探究,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但是,所用的时间太多,中下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在数学组老师的帮助下,我明白了:这节课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都是学生单打独斗,没有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伴进展交流。要进展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发言、讨论、交流。老师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
第三次教学理论:
一、直入主题,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师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40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分别搭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填在老师发的记录表里。(小组学生动手操作)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1
2
3
4
5
6
7
8
二、探究体积公式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生1:我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详细说说,你是怎么拼摆的?怎么发现的?  
生1:我先摆一排,一排摆了5个,长方体的长也就是5厘米,摆了4排,长方体的宽就是4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课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