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民俗中的谐音口彩现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民俗中的谐音口彩现象摘要: 语言直接映射了民俗心理。口彩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吉祥话、吉利话, 是对民间言语交际中吉祥话语的统称。讨口彩就是在社会活动尤其是民俗活动中使用吉利话或者通过谐音等手段创造并使用吉利话。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和民俗思想。关键词:民俗;口彩;谐音;民俗心理民俗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一定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沿而成的一些表现在生产活动、交换方式、家庭和社会组织、婚丧嫁娶、节日庆祝、文学艺术活动及服饰用具等方面的惯例。[1] 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人文意识形态, 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民间传承模式。一般认为民俗的范围由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仪礼、精神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组成。口承语言民俗作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语言与民俗的密切关系。口头语言是口承语言民俗最主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 有些民俗现象直接表现为语言或言语形态。语言与民俗在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中, 长期相互影响产生了民俗语言文化形态。语言直接映射了民俗心理。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 最富于社会生活色彩的通用的语言材料, 往往包含了民俗要素。“天啊”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用以表达惊讶的口头禅, 究其实, 却源自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信仰民俗。同样, 西方人常使用的口头语“ My God! ”也是源于人类的原始的自然崇拜。这种约定俗成的、获得广泛认知的、习用的, 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材料就是民俗语言。由此可知,各类民俗文化现象虽然直观的表现为寻常的口语形式, 但其中却浸染、凝积着深厚的民俗要素; 而各类民俗语言也都能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中寻得它的源头和内容[ 2]。口彩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吉祥话、吉利话, 是对民间言语交际中吉祥话语的统称。讨口彩就是在社会活动尤其是民俗活动中使用吉利话或者通过谐音等手段创造并使用吉利话。口彩主要用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传统的隆重场合和其他一些特别讲究、庄重的场合。创造和使用口彩的目的是图吉利、讨彩头, 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望以及对他人的美好祝愿。在热闹喜庆的场合, 口彩还能大大增添喜庆的气氛, 加强人们愉悦、欢快的心情。讨口彩是我国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口彩就其内容来说, 主要是关于吉利、喜庆、幸福、财富、长寿、后裔方面的。[ 3] 口彩就其形成方式来说, 有固定的独立形式的“口彩词”, 如金榜题名、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福如东海、万年长青、寿与山齐等;有的是在相应的普通词前加上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语素,如“寿面”、“寿礼”、“喜酒”;有的是用一般的吉祥词语代替普通说法, 如把怀孕叫做“有喜”,别人的女儿叫做“千金”;最主要的是通过谐音方式创造的词、短语等谐音口彩, 如过年倒贴“福”字以讨“福到”的口彩,除夕年饭中吃鱼谐音“年年有余”。谐音口彩就其应用场景来说, 主要有喜庆场合和不幸场合,其中最能体现人们使用口彩的民俗心理是在不幸事件中使用口彩。中国民俗文化中, 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人们遇到不雅或不幸的事或凶兆时,往往用禳解性的口彩,以便逢凶化吉和给自己心理上的安慰。在婚庆、喜宴等喜庆场合打破器物,就会解读为“岁(碎)岁(碎)平安”;办丧事送葬说成“发财(材) ”;埋葬地挖出棺材会解

浅析民俗中的谐音口彩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