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较以前有重大调整,一改客观选择题为文字表达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诗歌鉴赏题的难度,按照《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诗歌鉴赏的考察内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姑且将此“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抛砖引玉,也冀在备考复习中给考生们一—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双调]折桂令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明晰之景侧面衬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2.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秦桑”写为“低绿”,引起读者的想象:浓绿才“碧”,浓绿才“沉”,“沉”才“低”。以此更好地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和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重。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和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互相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如今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那么景乐,情哀那么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
语文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