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
第1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在35亿年前形成,经过漫长的地球与生物演化这些生物与其生命活动的区域一起构成一个有生命、具再生能力的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生生物分布与光强的关系
第14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②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不同的植物尤其是其幼苗对光强的适应是不同的。据此分为阳性植物、中生植物和阴性植物三大类。
鄱阳湖滨
阳性植物群落
第15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③光强对动物的生态作用
光强对动物的生存、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等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蛙卵、鲑鱼卵等在有光情况下孵化快,发育也快。依动物行为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分为以下4个类别:
●夜行性动物:蟑螂、黄鼬;
●昼行性动物:鸟类、灵长类
●晨昏性动物:蝙蝠
●全昼夜性动物:田鼠、紫貂
第16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④极端光现象
●黄化现象:指植物在无光的特定环境中生长的现象,如豆芽、韭黄。
●光死亡现象:指强日照下造成某些生物死亡的现象,如蚯蚓的光死亡。
第17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⑶光照时间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① 光周期现象:不同昼夜长短对植物开花结实和动物繁殖影响的现象。
②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需14~17h以上光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小麦、萝卜、蚕豆(高纬、春末夏初);
●短日照植物:需8~12h光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大豆、烟草(低纬、夏末秋初);
●中日照植物:需经昼夜长度几乎相等的光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中间性植物:开花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如蒲公英、番茄、黄瓜。
第18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日照长度对植物休眠和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也有影响。如植物的秋季落叶与冬季休眠现象。
③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依动物繁殖与日照长度之间同样相互关系可分为:
●长日照动物:如鼬、水貂等;
●短日照动物:如山羊和鹿类等;
●中间性动物:如珍珠鸡。
第19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⑷ 生物对光适应的应用
●彩色薄膜育秧
●科学立体种植
●园艺花卉花期的调控
●灯光诱虫杀虫
●指导早晚熟品种的引种
第20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温度是生物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形态、行为、数量和分布等。此外,它还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素如降水、湿度、风、土壤肥力、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生物活动等的变化,综合地对生物产生各种生态作用。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第21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⑴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平衡
●春化作用:某些植物的开花结实需要在某一发育阶段中有低温刺激的现象,如冬小麦。
植物体增长与气温的关系
第22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澳洲蛛甲虫对温度的反应中的发育率和存活极限
℃以上,℃
②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温度同样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等方面,由动物热能代谢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异温动物。
第23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稳定体内物质和热能代谢,使动物的运动和摄食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利其生长和发育;温度对恒温动物生长的影响还表现在贝格曼定律和阿伦定律。
阿伦Allen)定律
第24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对植物和变温动物(尤其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即有效积温法则上,利用该有效积温法则可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害虫来年发生程度以及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和预报农时等。
第25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⑵温度对生物分布和物候等的影响
● ①不同热量气候带下有不同的生物类型;
● ②温周期现象: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如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温度也常常是决定动物特定昼夜活动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节律及行为等也具有深刻影响。如植物在一年中往往出现发芽、展叶、生长、开花、结实、落叶和休眠等物候阶段;动物则存在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性麻痹(冬眠和夏眠)等阶段。
第26页,共1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⑶极端温度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温度是生物的生存条件之一,但当温度超过生物生存的耐
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