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研究生?文献学?“名词解释〞局部参考资料:
〔说明:本参考资料所包括的条目不尽全面,解释当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望各位同学以此为大致线索,进一步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为国考“文献学〞局部做好充分准备。顺祝考试顺利!〕
第一局学术界普遍公认的正规校勘方法。
校勘的内证和外证:校勘取证的范围,可分为所校古籍之内和所校古籍之外两大类,得自前者的称为内证,或称本证,主要来自对校和本校;得自后者的为外证,或称旁证,理校、他校所得即属此类。在校勘考证中,内证处于主要地位,起决定作用;外证处于次要地位,附属于内证。
异文:指在版本对校中发现的不同文字。异文的实质是原稿文字和各种错误文字,问题有形可见,其现象多种多样,在校勘学中,通常概括为误字、脱文、衍文、倒文四种类型。
疑误:指对校各本不存在文字差异,外表上没有错误痕迹,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的讹错。疑误的实质是校书者根据有关知识发现疑难,认为存在错误,但无法找到版本依据,因无迹可寻,这类问题有时较难发现。
误乙:在校勘学中,“乙〞通常指原文字句的先后次序被颠倒的现象。“误乙〞包括不明文义误乙、不明训诂误乙、不明修辞误乙、据误本而乙、据他书误乙等。
抄脱:抄写刻板时的无意脱漏,常见的有重文抄脱、义似抄脱、烦复抄脱、窜行抄脱等。
底本:指在校勘工作中用作文字根底的版本。记录异文或改正误字,都是在底本文字的根底上进行的。为便于工作,也方便读者,多用错误较少的足本,通常选用某一版本系统的祖本,也可以是古本或后人的精校本。
参校本:指用来和底本对校的版本,可分为主要校本和参考校本。主要校本要与底本全面比勘,逐字逐句仔细核对,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版本,如古本、底本之外其他版本系统地祖本、与底本同一版本系统但文字差异较大的版本、并非该系统祖本但与其祖本文字差异较大的版本。
底本、主要校本之外的其他版本那么作为参考校本,不必与底本一一对校,可在遇有疑难时备查核参考。
第三局部:
古籍版本学:我国古籍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形式的古书版本〔包括写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等〕,是一门研究古籍版根源流演变及其鉴定规律的学科。
书衣:即书皮,是古书外形结构的根本组成局部,指包在古书最外面质地较厚的上下两层有色纸,起保护作用。
书名页:又名封面、封页、内封、封面大题,指书衣之后题写书名的一页。
扉页:又名护页、副页,指衬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常常有藏书家的题记、跋语。
递修本:古书版本的类别之一,指书版残缺,经过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印刷的本子。
写本: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一般在唐宋写本、名家写本、佛道写经卷等较狭小的概念上使用。
抄本:又名传抄本,指根据底本再行传写之本。使用范围较为宽泛。其中按底本字体行款覆纸摹写的称为影抄本。
石经:将经书刻成石碑即成石经,著名的有东汉“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昶石经〞、北宋“二体石经〞。
宋代官刻本:官刻书主要有监本和公使库本。监本即国子监刻本,它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向社会发卖,内容以经书、史书、医书为多,一般质量较好。公使库本是宋代各路州军所设招待所性质的公使库刻印之书,质量也较好。
清代家刻:家刻即私家刻书,清代家刻的代表有周亮工、鲍廷博、黄丕烈、叶德辉等,且多
《文献学》名词解释若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