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末留日速成教育浅析.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姓名:屈博专业:教育史学号: 51090102044 “速成”——清末留日教育的主旋律摘要:清末变革急需人才,清政府和青年学生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归国后即可施展才能,所以清末留日学生的教育以速成教育为主。虽然这种教育为清末变革输送了一批急需人才,尤其是师范、法政方面的人才,但速成教育因“速”而产生的弊端也在清末时期有所凸显。本文试图从留日学生教育的性质出发,探讨速成教育在推行、实施的过程中对留日学生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产生的影响。关键词: 速成教育,留日学生,近代中国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使得封建士大夫重新评估和审视洋务运动中只习西艺、不谙西政做法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并为中国如何实现救亡图存的道路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规划。康有为在此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不妨以强敌为师”的口号,经过维新变法的初试之后,最终在新政前后确立了中国学习日本的政策。民族危亡的加深、国内废科举和兴学堂的开展,赴“日本游学者相望于道”。[1] 清末“新政”的实施以及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客观上推动了留日学生教育的发展,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 1906 年已增至一万余人。虽然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规模庞大,留学生当中也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留日学生在总体质量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与清末留日学生教育性质有关,即教育的性质是速成教育而非正式教育。一、速成教育的推行中国由于对近代化的迟缓感到焦虑,进而谋求革新,开始舍弃向西洋直接学习,转而向取得西学要领的日本学习。清政府大力提倡留学日本,并且围绕留日学生的派遣制定了许多留学政策。 1903 年,清政府颁布《自行酌办立案章程》, 简化自费留学手续,不限资格,只要经过省学务处考试,甚至不用领取“咨文”(即护照),就可以出国,到日本后,可以自行选择私立学校。而且在生活上对自费留学生予以适当照顾。自费生回国参加考试或授予出身等,与官费生同等待遇。 1903 年,张百熙等奏定《学务纲要》时,与其说奖励,不如说是要求留日修读速成的师范科。“若无师范教员可请者,即速派人到外国学师范教授管理各法, 分别学速成师范若干人,学完全师范科若干人……”[2] 于此同时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考察日本教育。 1902 年,吴汝纶赴日视察教育, 前后居留了三个月。他一方面考察各种文化设施,一方面参加文部省主办的有关学制的讲座。并且访问日本朝野知名人士。日本名士从各种立场发表多种意见, 但大多主张中国当时必须推行速成教育。其理由为:(1)中国当时推行新教育比日本迟了三十年。因此,应以三十年前(明治初年)的教育为模范,决不可采用日本当时的教育为模范。(2)日本在明治初年仅推行速成教育,特别努力在短期内培养师资。(3)清廷虽以推行速成教育为主,但亦要发展正式的教育。[2] 在清政府实行留学政策的同时,日本方面也密切配合,采取了积极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清政府从推行新政的角度出发要派遣留学生:日本政府从培植在华侵略势力的愿望出发而急于想招收中国留学生,两方面手段的不谋而合,从而奠定了留日热潮出现的政治基础。当然,日本民间人士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甲午战后,绝大多数的日本中下层人士希望和中国友好,并主张吸引中国留学生来加强文化交流。例如,日本友人高楠顺次郎、嘉纳治五郎等人,纷纷为中国留学生开设学校,并增设特别科与速成专门科,以适应中国留学生的需要。对

清末留日速成教育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