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规划(郭怀成)整理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 保障措施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 、环境承载量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 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 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和更新性。 5、实现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 2、生态技术。 3、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4、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6、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7、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 3 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2)生活功能, 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3)还原功能, 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特性: 1、人工性; 2、脆弱性; 3、可塑性; 4、高产性; 5、地带性; 6、综合性。 8、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组织优化的科学。 9、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四个阶段: (1) 城市膨胀阶段(2) 市区蔓生阶段(3) 城市向心体(4) 城市连绵带 10、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

环境规划(郭怀成)整理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3-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