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2个字.(精品文档请下载)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
1
《彩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2个字.(精品文档请下载)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读好第2自然段中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课前准备:
课文相关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图画导入,引出课文。
彩虹简笔画.
引导学生用词语、句子描绘彩虹。
出示第一自然段。
引读。
识记生字“座"掌握“座”的量词用法.
引导学生理解“这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比喻句训练。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提醒课题、认读生字。
板书课题、读题。
指导生字“虹”。
读准字音。
2
,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
讲述“虹"的字理。
“虹”总是出如今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精品文档请下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插图,提出初读要求。
(1)把字读正确,不会读的请拼音帮助你。
(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
“我”把这些奇妙的想法都跟谁说了?
,朗读课文。
(1)老师提问:谁愿意当“我”来问一问呢?指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集体朗读。
(2)朗读时,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复习回忆.
(1)阅读方法解密:如何读好长句子。
(2)出示长句子,学生朗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精读课文,打破难点
练长句子,读通读顺
出示一个问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引读短语:
3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读出问的语气。
出示一个长句子。
假设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1)想一想,我在干什么?
(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
(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一个读分句。
(4)“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5)指导朗读.
。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快乐吗?
(1)标出难读的词语:挑水 、浇田,开火车读。
(2)学习多音字“兴”。
(3)情境朗读,读出疑问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4
《彩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