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
第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离情别绪是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第6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第7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鉴赏示例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 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的美好祝愿 。
比喻
设问或双关
惜别
友人
第8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⑵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
五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一指江南的山水,清秀明丽,
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
一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第9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离别之愁)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第10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第1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答:
①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
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
的惆怅哀婉之情 ;
《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
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
第1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写得好。“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瑕,用它们
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
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第1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第1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1)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
的不同之处。
答:(
送别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