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课件
第1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清代丹棱人。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 “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蜀鄙之僧课件
第1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清代丹棱人。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 “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雍正四年(1726年)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第2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蜀 鄙 二 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第3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第4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大意】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租船去南海,尚且没有去成。你靠什么去呀!”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第5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达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第6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此 文 讲 蜀 鄙 有 贫 富 二僧,皆 , 终,贫者 而富者 。
欲之南海
至 不能至
第7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第8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小资料:
从四川到南海路途遥远,其中既有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yǎo)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
的大海。
第9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穷和尚,此去南海,你将面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穷和尚,此去南海,你将忍受旅途劳顿之苦!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长路漫漫,千难万险,穷和尚,此去南海,你恐怕有去无回呀!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有感情地朗读
第10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贫者靠的仅仅是一瓶一钵吗?贫者究竟靠的是什么?
(恒心+毅力=成功)
第11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穷和尚
不怕困难、脚踏实地!
富和尚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第12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反问的语气,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带有盛气凌人、鄙夷并否定的口吻)。
讨论:
第13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子何恃而往?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一瓶一钵足矣。
角色扮演
第14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蜀鄙之僧的故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志向坚定,勤奋刻苦,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有志者事竞成!
第15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彭端淑年少时,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山,甚是勤奋。为官时,初到粤(yue)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不一月,全部案结,吏(li指官员)民无不惊佩。
小资料
第16页,共2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天下事有
蜀鄙之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