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 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 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古诗词鉴赏《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 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 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 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 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 波淡,玉绳彳氐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 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 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 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 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 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
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内。
孟昶:五代时蜀国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国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 词。
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觉寺, 建于隋代,到蜀国时曾改成宣华池。
具:通俱,表都的意思。
足:补足。
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 若处子。
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
欹:斜靠。
河汉:银河。
金波:指月光;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
玉绳:星名。《太平御览•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 为玉绳。玉之为言沟,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伤。〃宋均注曰:〃绳 能直物,故名玉绳。沟,谓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 绳渐自西北转,冉冉而降,时为夜深或近晓也。
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创作背景
苏轼在小序中交代了写此词之缘由,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 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 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此词作于公元1082 年(元丰五年,壬戌),时作者正谪居黄州。
赏析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 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 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 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 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 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 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
古诗词鉴赏《洞仙歌 冰肌玉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