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北京小城镇建设
吴殿廷 赵西君 北京的农村有的位于山区,布局分散,生态环境脆弱;有的位于平原,多良田和基本农田,人地矛盾突出。若把建设重点放在行政村甚或自然村,对山区而言,势必导致建设成本高、生态效益差;对平原而言,必然出现建言北京小城镇建设
吴殿廷 赵西君 北京的农村有的位于山区,布局分散,生态环境脆弱;有的位于平原,多良田和基本农田,人地矛盾突出。若把建设重点放在行政村甚或自然村,对山区而言,势必导致建设成本高、生态效益差;对平原而言,必然出现杂乱无章和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现象。因此,北京的新农村建设重点要放到小城镇和中心村上,当前尤其要建设好小城镇。
当前北京市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镇域经济不发达,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不强
北京小城镇镇域经济要远远低于上海、浙江等地区,对周围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在镇区产业结构上,北京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从北京郊区建制镇近5年来从业人员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北京郊区建制镇的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只在二、三产业之间有些调整,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所起的作用有限。
投资不足,制约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高涨,有限的资金大量投向农村。2006年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郊区与城区的比例达到了52:48,对郊区的投资首次超过了城区。这种倾斜投资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农村经济难以在“注血式”投资方式下形成长效增长机制,二是农民增收的途径并未随之多元化。相反,小城镇这一区域增长极却因为资金大量流向农村,得不到有效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被严重削弱。并且,镇政府不是一级完整预决算财政单位,所得税收须上缴县区财政。镇里所需费用一般是县财政分发的人头经费,以及超收提成,而这些费用一般只够日常运转,很少可投入城镇基础建设上。再加上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房地产开发成为小城镇的主业
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特别是中心镇,有条件和没条件的都在大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一些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镇如小汤山、西红门、北七家房地产开发确实收到良好效果,既吸引了大量城市人口,减轻了城市压力,又发展了本镇经济,增加了就业,富裕了农民。但有一些小城镇却利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搞房地产投机,把房地产开发作为了投融资手段,最终资金没筹来,项目没拉来,小城镇的三大功能(即发展经济、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领农民致富增收,聚集人口和企业等经济资源的功能)没有有效地发挥,没有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大小城镇投入,拓宽建设资金多种渠道
把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重点转向小城镇,避免“雨打沙滩点点坑”。由于小城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吸引足够的资金,应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对集中地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投资收效不大的情况下,政府应考虑将资
建言北京小城镇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