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收藏境界
张培基 “乱世囤金,盛世兴藏”,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早已亲历了这一古训。当然,收藏既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然而,我们的祖先却都有收藏的爱好,下至黎民百姓,上到富贵达人,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乃至中国的历代皇帝,不乏一个感悟收藏境界
张培基 “乱世囤金,盛世兴藏”,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早已亲历了这一古训。当然,收藏既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然而,我们的祖先却都有收藏的爱好,下至黎民百姓,上到富贵达人,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乃至中国的历代皇帝,不乏一个个藏宝如命的故事。国外的情况大都也如此。然而,时下有相当多数的人收藏缺乏目的,缺乏文化,缺乏境界。有的泛泛而藏,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见宝就买,没有明确的主题;有的不识藏品的真面目,没有消化藏品内涵的能力;还有的仅仅为了赚钱,今年藏明年售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收藏已成为热得发烫话题,七千万收藏大军都在翻江倒海,沙里淘金,收藏队伍中出现了文人墨客、企业界人士、名人名家以及公务人员等等,这是当下凸显的特有景观。我以为,这种景观并非坏事。收藏既可以成为商业行为,以物质的驱动为主;也可以成为文化现象,以精神的驱动为主。无论是追求物质的,还是追求精神的,都应当有的放矢地去做,把握好分寸,同时也要有品位,有境界。境界越高,人的品位和处事的方式乃至收藏中的行为细节就越能显示文化的素养和知识的含量。因此,收藏热升温到今天,也引导收藏者逐渐提升自身的收藏境界,使收藏真正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读到《中国书画报》刘锴先生的大作,他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论述,对收藏的境界作了一番分析,笔者以为颇有道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中国古代文学学者刘锴先生认为收藏也可类似分为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阶段的藏家属于“初猎者”。面对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收藏世界,藏家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仅眼花缭乱,而且心怀好奇。表现在收藏行为上便是狮子大张口,不管萝卜与辣椒,“剜进筐的就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对藏品不分品相、不究年代、不论产地、不问质量,但求数量。这种收藏行为是一种率性收藏。之所以呈现出“铺天盖地”之势,主要是因为:藏家初萌收藏之趣,对藏界知识知之甚少,乃是门外汉,受社会上一些“收藏理论”和相关书籍的“蛊惑”甚至误导,认为“但有所藏,即能暴富”。于是,把收藏视为一种“淘金”行为。结果,藏得越多,负担越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阶段的藏家心情更为急迫,但收藏理念已逐渐趋向成熟。最初的那种“懵懂”已逐渐进化为一种“狂热”,在确定了个人的收藏领域和主攻方向的基础上,开始表现出对收藏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遇到心爱的藏品,欲倾尽家财,必求“为我所有”而后快。一些收藏者藏品到手后,视若珍宝,灯下观、日里看、梦里想,把玩不已,赞叹不已,愉悦不已;更有甚者,佐酒以赏宝,聚友认骄矜,三五同道,同观共赏,心神俱醉,此乐何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成熟的收藏。藏家已然阅尽人间春
感悟收藏境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