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砚冰坚”中“冰”的释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砚冰坚”一句,全国普高、职业高中教参都把它翻译: .
“砚冰坚”中“冰”的释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砚冰坚”一句,全国普高、职业高中教参都把它翻译为“砚池里的水结成冰,非常坚硬”,网上和江苏版教参则翻译为“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这句中的“冰”,都翻译为“结冰”,或“结成……冰”,这种翻译显然是望文生义。
“砚池”即砚台。砚台里的水结成冰。与下文“手指不可伸屈”无意义上的联系。因为砚台里的水结成冰,便不能写字,自然不存在“手指不可伸屈”的状况。况且,古人写字是边磨墨边写,最后一次的墨用完,或者休息,或者洗干净砚台,结冰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何况,将“砚冰坚”翻译为“砚池里的水结成冰,非常坚硬”。成了名词后面跟一个动词和一个形容词,为动补结构,这种结构后面的形容词是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的。如“衣服洗干净了”。“干净”是说明“洗”的程度;“活干完了”一句,“完”是说明动词“干”的进度。而“砚冰坚”,“坚”不是说明“冰”的,而是说明砚台的。可见,无论从当时写字的情形。还是内容和句式,将“冰”解释为“结冰”,或“结成……冰”,显然是错的。
其实,“冰”是冷的意思,因为结冰。自然就寒冷,这是词义的连绵引申法。“坚”是硬的意思,“冰”与”坚”共同形容冬天的砚台。由于砚台又冷又硬,作者需要一手扶砚台。一手磨墨,所以才有下文的“手指不可伸屈”。《康熙字典》在解释冰时,引用了李商隐诗“碧玉冰寒桨”一句。在这里,“冰”就是寒。是同义组合,来修饰“桨”的特性。可见“冰”有“冷”的义项,它与“硬”都是形容词。共同说明砚台的特征。
这种用两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主语的用法,在古文中并不少见。如曹丕的《与吴质书》里的“词义典雅”一句,“典雅”是经典、高雅的意思;张衡的《归田赋》里“百草滋荣”一句,“滋”是长的意思,“荣”是茂盛的意思,它们都是两个形容词共同形容一个主语。这种用两个形容词共同形容主语,一般为两个单音节词,但也有双
“砚冰坚”中“冰”的释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