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5 静、动载检测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内力控制截面梁桥的内力检测控制截面,吊梁为跨中最大正弯矩和支点最大剪力处;T构为悬臂端部最大位移、墩顶支点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桥墩最大竖向反力。测试截面位置分布如图 4-5 所示。图 4-5 测试截面分布图 静载试验测点布置一、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 1-1截面处在吊梁各片 T梁的腹板上布设应变测点,具体位置如图 4-6 所示。 42# 41# 43# 44# 46# 45# 47# 49# 50# 48# 54# 52# 51# 53# 55# 57# 58# 56# 60# 59# 图4-6 吊梁 1-1截面应变测点布置图 T构悬臂梁 3-3、4-4、5-5 截面处应变测点具体位置如图 4-7 所示。 83#-84# 81#-82# 79#-80# 测点双面布置 107#-108# 94#-96# 73#-74# 75#-76# 91#-93# 88#-90# 112# 103#-104# 105#-106# 111# 85# 86# 87# 101# 102# 77# 78# 图4-7 T构悬臂梁 3-3、4-4、5-5 截面处应变测点纵向布置图 1# 2# 61 74#(76#) 73#(75#) 111#(112#) 沿桥面纵向布置 85# (101#) 86# 87# (102#) 90#(103#) 89# 88#(104#) 91#(105#) 92# 93#(106#) 96#(107#) 95# 94#(108#) 图4-8 T构悬臂梁端部及柱测点布置 77# 78# 80# 79# 81# 82# 83# 84# 图4-9 T构悬臂梁跨中测点布置二、钢筋应变测点布置钢筋应变测点均布置在 1#桥墩-2# 桥墩之间的 20m 装配式混凝土 T形简支梁中 4#梁上(从南往北),两测点布置在同一根钢筋上,具体位置如图 4-10 、4-11 所示。13# 14# 图4-10 钢筋应变测点横向布置图 62 1-1截面图监测钢筋图4-11 1-1 截面应变测点横向布置图三、挠度测点布置 1# 2# 3# 4# 5# 6# 7# 8# 图4-12 T型吊梁跨中 1-1 截面挠度测点横向布置图 9# 10# 11# 12# 图4-13 T构悬臂梁端部 6-6 截面挠度测点横向布置图除布置机电位移计外,还使用数字水准仪同步观测吊梁的竖向挠度。 动载试验测点布置在1-1、6-6截面处选取 1#、3#、9#、10#挠度测点,以及 14#钢筋应变测点共 5个测点,作为动态测点。 CCD 数字图像动态位移监测系统检测点选在 T构端及吊梁跨中。 试验荷载工况 静力试验荷载一、试验车辆确定由于目前汽车-超 20级(550kN )数量较少,为试验方便,将其由两辆 300kN 汽车分别加载到 300kN 、250kN 来代替(图4-17 ),使其对测试截面产生与汽车- 超20级重车相当的荷载效应。试验车队采用 8辆东风自卸车,其中四辆装载后总重 300kN ,另四辆装载后总 63 重250kN ,分偏载和中载两种情况进行加载试验。偏载采用六辆车加载, 分三级加载,即累计荷载分别为 50%、 80%和 100 %。中载采用八辆车加载,一次加载到100 %荷载。图4-14 试验车辆荷载二、试验荷载布置及工况布载方式共分为 12种试验荷载工况。工况一:按照 2-2 最大剪力和 3-3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50%,横桥向偏载; T构图4-15 工况一布载图工况二:按照 1-1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50%,横桥向偏载; T构图4-16 工况二布载图 64 工况三:按照 5-5 截面桥墩最大竖向反力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80%,横桥向偏载; 图4-17 工况三布载图工况四:按照 2-2 最大剪力和 3-3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80%,横桥向偏载; T构图4-18 工况四布载图工况五:按照 1-1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80%,横桥向偏载; T构 65 图4-19 工况五布载图工况六:按照 5-5 截面桥墩最大竖向反力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100 %,横桥向偏载; 图4-20 工况六布载图工况七:按照 2-2 最大剪力和 3-3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100 %, 横桥向偏载; T构图4-21 工况七布载图工况八:按照 1-1 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100 %,横桥向偏载; 66 T构图4-22 工况八布载图工况九:按照 4-4 最大截面最大弯矩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100 %,横桥向偏载; 图4-23 工况九布载图工况十:按照 5-5 截面桥墩最大竖向反力布载,车辆均加载到 100 %,横桥向中载; 67 图4-
桥梁静动载试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