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基础培训
基本构造
一、锚固长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受力,主要是依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因此锚固是混凝土结构受力的基础。
锚固修正系数:
1、带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乘以层高-Hn/6-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5550-(5600-50-500)/6-30+12×18-2×18=4858mm
②=负一层层高-(Hn/6+35 × 18)-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曲调整值=4228mm
柱构造
柱钢筋翻样小结:
柱钢筋翻样难点主要在于柱截面和柱纵筋直径及柱纵筋根数的变化,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柱纵筋必须满足50%的间隔交错,此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柱纵筋的长度。
常见的柱变化有:
1、柱截面变化时,当c/hb ≤1/6时,柱纵筋微弯贯通,当c/hb>1/6时,柱纵筋本层锚固,上层纵筋插筋锚固;
2、当上柱钢筋比下柱多时,上柱多出的钢筋插筋锚固;
3、当上柱钢筋比下柱少时,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
4、当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直径大,根数不变时,上柱钢筋接头下移。
剪力墙构造
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算法与柱类似,墙身竖向分布筋一般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当框架为一二级抗震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需错开50%进行搭接,当为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级抗震时,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楼面处进行搭接,且无需错开。
水平分布筋下料长度=墙总长-2×保护层厚度+2×弯钩长度-2×弯曲调整值=(400+1700+400)-2×50+2×15×8-2×2×8=2608mm
水平分布筋根数=(层高-水平间距)/水平间距+1
梁构造
一、楼层框架梁上下通长筋算法
1、当支座截面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梁伸入支座内长度max{lae,+5d}
此时梁下料长度=梁净长+左max{lae,+5d}+右max{lae,+5d};
2、当支座截面不能满足直线锚固长度时,梁伸入支座内长度水平段不小于
梁构造
,弯折15d。此时梁下料长度=梁长-2 ×保护层厚度+15d左+15d右-2 ×弯曲调整值
3、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净长ln/3+锚固
端支座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净长ln/4+锚固
4、中间支座第一排负筋下料长度=2 × max{ln1/3,ln2/3}+支座宽
中间支座第二排负筋下料长度=2 × max{ln1/4,ln2/4}+支座宽
5、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为150mm,其下料长度为
6、梁构造腰筋长度=梁净长+2×15d,抗扭腰筋构造同梁下部纵筋构造;
梁侧面腰筋根数=2×【(梁高-保护层厚度-梁下部纵筋直径-板厚)/梁侧面腰筋间距-1】
梁构造
7、梁箍筋算法
一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2 ×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梁构造
二、屋面框架梁算法
1、采用梁内搭接节点构造时,
梁构造
2、采用柱内搭接节点构造时:
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长度=梁总长-2 ×保护层厚度+2 ×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2×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3+支座宽-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4+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长度(梁高-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值
梁构造
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长度=梁总长-2 ×保护层厚度+2 ×-2×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一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3+支座宽-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弯曲调整值
屋面框架梁端部支座第二排负筋长度=梁跨净长ln1/4+支座宽-保护层弯曲调整值
板构造
一、板筋算法
1、当板支座为混凝土梁或墙时,其构造相同。
底筋长度=板跨净长+2 × max{5d, ×支座宽度}
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面筋长度=板长-2 × 保护层厚度+2 × 弯折长度-2 ×弯曲调整值
板构造
2、当板支座为砌体墙时
面筋长度=板跨净长+2 × max{120,板厚,墙厚/2}+2 ×弯折长度-2 ×弯曲调整值
根数
《钢筋翻样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