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玲珑有致太湖石.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玲珑有致太湖石
张通国 太湖石又名湖石,属石灰岩类,因产于江苏太湖地区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赏石之一。形状多样,玲珑剔透,千窍百孔,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点,它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大自玲珑有致太湖石
张通国 太湖石又名湖石,属石灰岩类,因产于江苏太湖地区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赏石之一。形状多样,玲珑剔透,千窍百孔,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点,它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大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太湖石作为赏石,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我》,此文说明,早在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太湖石已开始进行搜集、收藏和鉴赏。白居易对文中的山石加以评述:“石有族、聚太湖之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足以证明,当时太湖石已列为中国的名石之一。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爱石成癖的帝王,在汴京(今开封)皇城北隅建良岳时,在太湖地区大规模地搜掠奇花异石,其中有许多太湖石是稀世之珍,这就是中国古代史著名的“花石纲”,也可以说,这是在中国兴起的第一个采石、玩石的高潮。北宋大书画家之一的米芾,提出以“皱、瘦、透、漏”为太湖石的评鉴标准,也就是说石的表面要高低参差,要多皱褶,外形轮廓宜跌宕突兀,石体宜秀瘦苗条,宜透漏交错,窝洞相套。这四字标准,再加上苏东坡的“丑石观”,则奠定了我国传统赏石的理论基础。
计成是明末苏州吴江县人,乃中国明末造园家。他著作的《园治》一书,其中有掇山选石之美,他的选石标准是“玲珑古拙”,计成最为推崇的赏石是太湖石,他以为太湖石上嵌空洞、形状险怪、纹理婉转,他还搜集“花石纲”之遗石。明清两代,已达到了所谓“无园不叠石或无石不成园”的程度,以致觅求奇峰怪石之风一直相延不衰。皇帝的御苑或达官贵人的私家花园,无不以太湖石来装饰点缀。如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南京瞻园,苏州留园、狮子林、拙政园,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何园,都能见到太湖石的倩影。
太湖石是四五亿年前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经过千百万年的浪激波涤和水冲、日晒、雨淋及各种物理、化学的作用,石灰岩的节理经溶蚀、风化等作用而形成的。太湖石有水石和旱石之分。水石是指从太湖水中取得的,石性坚实、圆滑而润泽。旱石是指从山崖上挖凿取得的,其质地不如水石,据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载:“石在水中者为贵,岁月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但水石毕竟数量有限,早在明代《园治》作者计成已发出了“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的感慨,现早已被挖尽,只有在太湖西山石东村金铎山尚保留着原生态的太湖石。现今苏浙地区所开采的太湖石全部是旱湖石。太湖石按产地可分为南太湖石、北太湖石,按石色分,有灰、白、青黑、黑、红、黄等,按规格分,有大、中、小之别,大的高可达10余米,小的仅有几十厘米,按其形状,有具家、意象和抽象之别,有的如人物、如兽、如禽鸟,可谓是异彩纷呈,石或灵秀飘逸,或瘦峭耸峙,或拙朴古雅,令人赏心悦目、意趣盎然。
太湖石,自古以来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活,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其资源丰富、分布甚广。古代建造园林,讲究理水、造山、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骨气和勇气,尤其是经受了几千年岁月风浪揉搓的太湖石,它优美、端

玲珑有致太湖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赖大文档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