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之都人文历史分析(共 6132 字) 一、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和商朝的发祥地商王朝的始祖契生活在商丘一带。当时这一带是夏王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王亥时商部落开始强大。“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说明商族的图腾崇拜是玄鸟。据郭沫若、闻一多等学者考证, 玄鸟即凤鸟。商丘一带的汉画像石墓中凤鸟的图像很多, 而且常常刻于墓门外侧, 为祥瑞安宁之象征, 说明直到汉代豫东一带仍将凤鸟视为神鸟而崇拜[2] 。王亥生活在夏王朝中期, 是商王朝开国帝王成汤的七世祖, 是先商十四个部落首领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据范文澜、郭沫若等人研究, 商部落活动的中心在商丘。王亥是商契的第六世孙, 甲骨卜辞中称之为“高且(祖)亥”、“王亥”、“高且(祖) 王亥”,《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也作“王亥”,《竹书纪年》作王子亥或“侯子亥”, 《楚辞?天问》作“该”或“眩”。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一文中说:“卜辞作王亥, 正与《山海经》同, 又祭王亥, 皆以亥曰, 则亥乃其正宗, 《世本》作核, 《古今人表》作垓, 皆其通假字。《史记》作振, 则因与核或垓二字形近而讹。”在商代王室世系中, 最重要的有契、王亥、上甲微、成汤四位。王亥是卜辞中所称的三位高祖之一。在商朝的发展史上, 契是商部落最早的首领, 成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而王亥、上甲微父子则是先商时期商族强大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尔雅?释古》说:“王, 君也。”《说文》说:“王, 天下所归往也。”这也就是说, 商后代称亥为王亥, 卜辞中多次称亥为高祖或高祖亥, 说明了王亥为首领时所开创的事业及活动值得后人纪念, 对商族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点从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王亥崇我”的记载也可证明。当时, 商朝人祭祀王亥所用的牲畜多达三十牛、四十牛,甚至五十牛、三百牛, 有时还用祭天的礼节来祭祀王亥。王亥为什么被殷商后人如此重视呢? 这要从王亥所生活的时代及所从事的事业谈起。王亥生活的时代大约与少康同时。当时, 夏朝正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逐步确立, 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商部落的经济在夏王朝时期应该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 传说相土作乘马, 王亥作服牛, 也就是驯养牛马, 作为运载的工具。《管子?轻重戊》记载:“殷人之王, 立帛( 皂字之误)牢, 服牛马, 以为民利。”“皂”以养马,“牢”以养牛。这说明, 到王亥时代, 商人已经驯用马牛。但王亥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初期, 农业生产水平虽有进步, 但还比较低下, 饲养家畜无疑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商部落畜牧业的兴起, 不仅提高了商族的生活水平, 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 胡厚宣等人在《殷商史》中认为“王亥是中国畜牧业的创始人”[3] 。在夏王朝中期时的商丘环境优美, 水清木秀, 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长, 所以王亥就首先发明了畜牧业。随着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的产生。随着商部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剩余农产品及畜牧产品数量的增加, 王亥便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 这就是开始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王亥作为商部落的首领, 他率领部落成员同其他部落进行的贸易已不是简单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 而是有一定规模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贸易活动[4] 。王亥率领商部落, 赶着牛羊到外部落进行交易, 外部落的人把他们称为“商人”。王亥一生中应该说会有很多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商业贸易活动。王亥最后一次贸易是与黄河以北的有易氏。《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王亥托于有易, 河伯仆牛, 有易杀王亥, 取仆牛。”《山海经?大荒东经》注引《竹书纪年》记载: 帝泄,“十二年, 殷侯王亥宾于有易, 有易杀而放之”。还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 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王甲微假师于河伯, 以伐有易, 灭之, 遂杀其君绵臣”。这就是说王亥由于在贸易时在有易居住时间过长, 引起对方不满, 被对方杀死。在当时商族日益强大的情况下, 王亥的这些商业贸易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王亥被杀除了商业贸易中双方发生分歧之外, 也不排除政治方面的因素。但王亥被杀并未影响商部落的强大, 商人所从事的贸易活动也并未因此停止。王亥死后其子上甲微借助于河伯的武力, 打败有易氏, 杀了有易氏国君绵臣, 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商只所以能够取代夏朝,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商人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使其日益强大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 商人的商业贸易活动为商灭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就说:“汤灭夏以前, 商已是一个兴旺的小国。《诗经?商颂?玄鸟》载‘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茫茫’, 也说明了当时的商国已是房屋成片、人口众多的状况。随着商业的发展, 交易的货物必需增加其数量, 夏后期早已利用奴隶, 商应有更多的奴隶从事生产。商国
华商之都人文历史分析(共6132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