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2
由NordriDesign提供
范敬宜的其他评论作品
“刹车”辨
“回头路”辨
范敬宜与清华大二学生的《乡村八记》
温家宝总理的信 敬宜同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了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宣传板,介绍了村党建工作、村子概况、村规村约、村委工作、精神文明、政法制度等。该村是县里树的典型,必然要接受大大小小的视察参观。这种宣传栏是上面要求做的。支书说村委至今仍欠着上千元的制作费。 虽被称作"青椒之乡",但村里的主要作物为玉米,青椒种植面积只有318亩,不及总面积的1/5,种植青椒的农户,最多只有总户数的一半多,青椒种植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问及原因,支书说:"农民太保守,意见无法统一。" 观点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历来以农为本,而视商为末业。中国人口众多,治理这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千百万人的吃饭问题,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填饱肚子是基本欲求,因此,重农抑商的思想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乡村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不种点粮食,农民的心里不踏实。而且农户之间缺乏通过合作协商使团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而市场经济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行为方式,如何使农民学会运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物质的现代化。
第六记 乡党委书记谈乡政 距县城不远的一个乡,是县里第二大乡,编制内干部45人,另有临时聘用的干部及工作人员23人。"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干部?"乡党委书记回答:"精简乡镇人员没有去向,国家进行行政机构改革,中央的可以精简到省里,省里的可以精简到市里,市里的精简到县里,县里的精简到乡里,乡里再精简,那就精简到地里去啦。过去是吃皇粮,现在得吃自己,谈何容易?" 为解决这么多干部的吃饭问题,就出现了所谓的"引税"。通过各种关系,引来外地税源,由于要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回扣,以吸引其来此地纳税,因此又称为"买税"。 观点这场浩浩荡荡的税费改革,抓住了现今乡村的一个关键症结,它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也间接地促使基层政府由不作为转向作为,使得乡村经济得到主动、自觉的发展,从而使农民受益。
第七记 县志上的县情 该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上英才辈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围绕农业办工业,兴建"万宝全"工厂,曾名扬全国。但后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 观点县志记载,该县的食品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相当辉煌,但上世纪90年代后却日渐衰微,原因有四:一是"耕读传家,读书做官"习俗的影响,二是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作风的影响,三是政府职能定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四是缺乏品牌意识。
第八记归途(略)
新闻策划
Propaganda Campaign(宣传运动)
新闻报道策划
异化---新闻“炒作”
新闻单元策划
新闻策划的选题
可预知、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或非事件新闻
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新闻策划的报道结构
时间
空间
广度
深度
角度
符号
新闻策划的报道方式
集中式
系列式
连续式
组合式
“关广梅现象”之策划
《关广梅现象》
《在“关广梅现象”的背后》
《关广梅现象大对话》
《现象公开以后——“关广梅现象”讨论综述》
《“关广梅现象”提出了什么》
《论“关广梅现象”》
《来自改革实践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三论“关广梅现象”》
《香香臭臭话广东》之系列报道策划
《香香臭臭话广东》
《穷穷富富话江西》
《高高低低话北京》
《进进退退话上海》
《真真假假话福建》
《多多少少话天津》
《虚虚实实话安徽》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产生与勃兴
什么是深度报道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
——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 Roscoe Drummond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美国哈钦斯委员会《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报纸之深度报道
调查性报道
“水门事件”
解释性新闻
系列性报道
组合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深度报道的写作
聚焦一个观念
导语要引人入胜
尽快过渡到报道主题
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
提供所报道事件的历史背景资料
提供相对宏观的“情景化环境”
适当运用关键数据
搜集典型的反应性事实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