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锦绣传佳话
即将于 3 月 22 日在 “敬华艺术空间 ”举行的 “锦绣画侣 —— 王
守中胡震国画展”格外令人注意。因为参展的是一对画坛久享盛
名的 “丹青夫妇 ”王守中与胡震国。
胡震国作品: 《蓊郁》。
“俊逸华滋 ”乃每
每流连忘返。
金笺画兴始于唐朝, 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使佛像、 花鸟题材
的金笺画, 与绢画一样在宫廷中受到追捧。 它是传统绘画的一种
特有的形式,以其金碧辉煌、瑰丽富贵的形象,为人们所喜闻乐
见。
宣纸的发明和普及, 以及后来文人画的兴起, 使费时费力的 金笺画逐渐式微。事实上它的制作颇有难度,一般只能工笔,无
法写意。王守中对我说: “金笺不吸水这就对用笔造成极大的困
扰,无论 ‘皴 ’还是 ‘晕 ’,它 ‘油盐不进 ’,你拿它怎么办? ”
幸好,王守中年轻时对西洋画中的 “水彩画 ”和 “水粉画 ”都下
过功夫, 两者的手法对金笺画都有借鉴处, 加以其父王康乐也是
金笺画的高手, 家传技艺融合自身修为, 她便像父亲一样, “胆敢 ”
对金笺山水画也泼墨泼彩,见笔见墨,工写兼施,强化笔墨在金
笺上的 “自由呼吸 ” ,以至于近年来她的金笺山水画频频亮相于艺
术博览会和各种画展,广受市场青睐。
自清末民初以来海派画坛不乏卓越的女性艺术家, 她们通常
在绘画色彩、构图形式方面较敏感,注重趣味性、闲适性,多以
花鸟为主, 表现手法上以工笔或小写意为多。 而王守中在女性画
家中无疑是个 “豪迈另类 ”。 她 “精心汲古, 富览博闻 ”, 以既摹古而
又创新的 “新山水 ”开创了一番新气象, 其山水画被誉为 “新海派山
水艺术风貌之典型 ”, 而独步沪上的金笺山水画更以气势磅礴、 粗
犷浑厚的大山大水为主, 构图惟取南方山水的平缓稳重, 端庄隽
秀。 笔墨洒脱, 色墨交融, 可谓 “墨色生辉开胜境, 金碧交映见功
高”。
近现代名家费新我曾以 “俊逸华滋 ”来高度赞许王守中的山
水画,她却始终牢记父训而不敢懈怠: “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
作,无以自存。 ”
吴中才子胡震国
王守中的夫君胡震国早年曾深受俄罗斯和苏联现实主义绘
画风格熏陶,再融入各方流派,自成一格。美术评论家卢金德先
生对他的评价是: “胡震国的油画色调就是法国印象色彩与中国
江南湖光深情的融合。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出版发表连环
画、年画、水彩画及论文数十篇,并应邀为沪上机构创作大型壁
画数幅。 近年来的绘画主题转向蜚声海内外的江南庭院, 如同本
次画展展出的 “江南水乡及庭院 ”—— 正如画家张培础所言,胡震
国那种水墨风景兼具西洋田野画所散发出的情调, 总是如歌唱般
的真情灿烂!
他的过人之处是把每次写生的印记烙进脑海, 任其发酵,然
后慢慢回吐, 最后凭记忆在更高的移情层面创作, 比如其近年来
表现手法独创一路的江南园林与江南水乡, 特别令人着迷, 淡雅
清远的基调和含蓄蕴藉的意象, 令评论界每每赞许他的 “书卷气、
才子气 ”,先看他的 “水乡 ” ,水,总是微寒的,船,总是旧旧的,
石阶,总有缺损,水桥总被雾岚裹挟,而水边的老屋也往往气韵
迷离,况味隽永,画面总带着淡淡的惆怅和浓浓的乡愁。看着他
的画, 稍久就会出神, 南方人会被勾回画中, 北方人会
比翼锦绣传佳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