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属山龙眼科,坚果属植物,常绿乔木。根系分布浅,抗风能力弱,适生气温1。〜3
0 C ,最适宜气温1 5〜3 0c ,低于1 0 C或超过3 0 C对坚果生长不利。年降雨量在1 0 0 0〜2 0 0
白^枝条要打顶 ,采取合理的修剪方法整型,使其尽快培养出丰产树冠。 肥水管理:
澳洲坚果株行距较大,每年株间应中耕除草2〜3次 ,行间可用除草剂喷除,还可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加强园 地的管理。可套种豆类、薯类、蔬菜等作物,通过给间套种作物的施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有利苗木的生长。 在施肥上要勤施和薄施,每年结合中耕除草,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混合适当的无机化肥,以保证幼树 快速生长对肥料的需求,干旱季节注意浇水。
2结果园的管理
澳洲坚果进入结果期后,对肥水管理要求较严,特别是开花期、坐果期、果实发育初期及晚期缺肥或缺水对 产量和果实质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发育不全等。所以在施肥上应根据树势的生长 强弱来确定施肥量,一般生长势强的应少施,生长势弱的应多施;花量大的应多施,花量少的应少施。施肥以 N、P、K配合施用,其配比是1: 1: ,一般每株结果树一年的施用量为4 . 5 kg。其它管理与 幼树园管理相同。保花保果:澳洲坚果花期主要靠蜜蜂传粉 ,风媒授粉率低,有一定的自交不孕性,所以在种植 时需品种搭配种植,花期园内养蜂,避免用药,花后5〜1 0 d ,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防落素和云大1 2 0,
果实生长发育期再喷施一次可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提高产量和品质。
整形和修剪
澳洲坚果的萌芽和顶端优势较强,容易形成高而茂密的树冠,加之根系浅,易受强风危害,所以在幼树定干的 基础上进行整形修剪。对选留的三大主枝进行培养,其余枝条应疏除,从三大主枝中再选留出生长健壮分布
均匀的2〜3个枝条培养成骨干枝,骨干枝的间距4。〜5 0cm ,今后依此法进行二、三级枝的选留,即可
培养出理想的树冠。澳洲坚果是以内膛的二年生枝结果为主,结果部位是随树龄增大由内向外,由下至上推
移,因此在修剪上只能疏除密枝、徒长枝、重叠枝、病虫枝,内膛枝尽量少疏,要加以保护和培养,因它是主要
的结果枝。
5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1病害疫病
又称茎干溃疡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以病菌通过伤口侵染成龄树的树干及主枝,危害后树干环枯以至死亡。
感病部位皮层变硬,随后凹陷,皮层和木质部明显变色 ,并渗出黑色胶粘物,树皮开裂,植株变小,叶色褪绿,甚 至部分叶脱落及落果,本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最易发生。防治方法是 :刮除坏死皮层和木质部,用8 0 %敌
菌丹2 5 Omg/L喷雾防治。花疫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顶梢嫩枝及嫩叶,受害后花序上出现细小的
坏死斑,迅速扩展至整个花穗,最后枯死。受害果实为黑色,引起大量落果,长时间的高温阴雨可使该病流行发 生。防治方法是:加强树体管理,保持园内树体通风透光,并用
7 0 %代森锌8 0。倍液加高脂喷雾防治。灰 霉病:危害花序,开始时小花及花序轴上出现棕色小坏死斑,迅速扩展至整个花序变为黑褐色,最后整个花序
枯萎,轻碰则易脱落,在高温湿度大的条件下该病易发生。可用苯莱特或敌菌丹防治。
5. 2虫害
荔枝小卷蛾,又称坚果蛀虫,蛀虫螟。果实灌浆至成熟期均可危害。幼虫主要危害果皮内层或穿过未硬化的
果壳蛀食果仁,一旦果壳硬化,幼虫主要取食果皮。危害后主要引起熟前落果和降低果仁质量。防治方法是 : 花期及坐果期用黑光灯诱杀 ;果实膨大期可用1 0 %除虫菊精乳油1 0 0 0倍液 ,20 %灭菌酯乳油1 5 0 。〜3 0 0 0倍液,或8 0 %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 0 0倍液喷雾防治。
5. 3鼠害
澳洲坚果在幼果或果实成熟期鼠害严重,其危害损失可达3 0 %以上,危害严重的可达1 % %,造成丰产不丰
收。防治方法是:注意根除鼠穴,铲平高地,可利用灭鼠器或养猫防治。%敌
鼠钠盐或0. 3 8 %杀鼠迷毒谷饱和投饵全园地防治。六、采收澳洲坚果花期长达3个多月,成熟期不一致,
给采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般以内果皮变深褐色作为成熟标准,但这一标准又很难确定,在盈江8月初至
9月末成熟,用人工捡拾落地熟果为主。此时雨量多,为了避免因高温高湿和鼠的危害 ,要求3〜4 d捡拾一
次。果实捡拾后应及时摊开晾放或去皮,并抢晴天在阳光下晾晒,不能堆放,以免发热使果仁酸败,影响品质。
目前以人工去皮为主,对去皮后白带壳果,应尽快进行干燥,放置于通风处风干2〜3周 ,风干后应尽快出售。
对一时难于出售的壳果要干燥处理,首先用3 8 C温度预烘 ,再进一步用5 1 C恒温烘干至果仁含水量
1. 5 %以下。
澳洲坚果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