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词人才气昂然写相思之忧出水芙蓉洒千古之愁序?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大多只是以有限的几篇甚至一篇作品一露峥嵘, 所写题材也常常限于闺阁之内,难成大家。这并不能怪罪于女性自身, 而是数千年男权社会的结果。?直到李清照。?李清照,公元 1084 到公元 1155 年,终年 72岁。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创作与任何一位男性作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可惜传世之作不过七八十篇(确定她本人创作的五十首左右) 。?但她被当代台湾学者推崇备至、盛誉为“词国女皇”以她横溢的才情,独树一帜的作品, “睥睨前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诗文尤有称于时。”——《宋史》。她的诗文特别在当时被人们所赞颂。也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李清照( 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 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 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后期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沉哀入骨,词情凄黯。?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出生?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 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李清照的成长期了极好的影响。她的少女生活是非常快乐的。这在她的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常记溪亭日暮”,我经常想起来那一天的傍晚,可以看出那个傍晚所发生的事是非常令人难忘的。“沉醉不知归路”,喝醉了,醉到找不到回去的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们乘着小舟,泛舟湖上。大家微醉,船就在湖面推开一圈圈涟漪,划进了藕花的深处。“争渡,争渡”大家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荷叶当中飞起来。这样生机勃勃的描述,仿佛也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欢乐的气氛。“昨夜雨疏风骤”,风很急,雨很大,我们的李易安在后花园里边喝酒,喝多了。“浓睡不消残酒”,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让她在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她问卷帘人,问花园后边那海棠花怎么样了?卷帘人才说“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道吗,你这样说不对,我想应该是绿肥红瘦罢。在这里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李清照之所以喝酒,是感慨自己青春年少还能延续几何。点降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蹴罢秋千”,刚刚打完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懒得收拾。这个秋千打得多用劲, 都懒得再活动一下手腕。“露浓花瘦”,正是早春天气,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 “薄汗”, “轻衣”,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实则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少女娇憨,可爱的形象。下阕词人转过笔锋。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到底是什么人呐?让李清照这样慌慌张张? “和羞走”,这个“羞”字提醒我们了。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 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这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认识李清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