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发烧”
翡冷翠 红 颜等 月光下的激情
出镜人:大Z
发烧级别:虾米级
年龄:26岁
职业: MP3软件和电子杂志广告企划
发烧财产:10美元的柯达110傻瓜机
3DR-R10,价值6000元
美国歌德顶级耳机耳放RS1+RA1,价值8000元
美国WADIA 21i CD播放机,价值5万元
英国音乐传真A500签名版功放,
美国卡达斯金参考全系列发烧线材,价值3万元
北京叶立老师制作的8P全系列耳机放大器,价值3万元
森海塞尔ORPHEUS(奥菲斯)耳机,被耳机发烧友视为天物。发烧鱼曾经拥有过4副ORPHEUS耳机,在国内耳机发烧史上,鱼的这项宝藏是空前绝后的。除了这副顶级静电耳机外,鱼还拥有世界顶级动圈耳机SONY MDR-R10、AKG的顶级产品K1000耳机、WADIA(怀念)CD播放机,这些宝贝价值接近30万元。
鱼的发烧财产,令所有耳机发烧友想想就会脸红心跳。某些时候,温文尔雅的鱼恰若武打小说中的大侠,为喜欢的东西,轻轻松松地一掷千金,令小虾们不禁心驰神往。
鱼能如此为耳机挥金如土,全仰仗背后有个公司在支持。公司是鱼在2000年时自己开的,耳机亦是公司经营产品之一。公司的主页上,用图片展示着发烧友们梦想的种种耳机,丰富如阿里巴巴的宝藏。公司运作得很红火。鱼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发烧友向创业者的转型与飞跃。
鱼的发烧历史要追溯到高中时代。高二那年,花68元买的熊猫单放机,被鱼宠幸了两年。大学以后,鱼的发烧史上开始增加新的篇章。大一时,他省出170元,买下了当时的名牌“京华”收放机,此时他的同学中,家境富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玩CD随身听。鱼囊中羞涩,开始苦思对策。他花55元买了一副爱华原装耳塞,装到改进后的京华收放机上,“基本达到进口随身听的水平。”第一次DIY的丰硕成果让鱼大受鼓舞。鱼到电子市场淘来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装了台功率放大器,并花钱买下了“南鲸牌”喇叭,自己动手锯木板,拼装出一对音箱――这样,宿舍里就飘出了《Yesterday Once More》等经典名曲,吸引无数乐迷踏破了门槛。
上学时候,鱼虽然一穷二白,却已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发烧苦旅。他的痴迷可以从大二那年一个变态行为中窥豹一斑:他省出140多元的饭票钱,买了张KENNY G的进口原版CD《Live》,尽管他当时还没有CD随身听,尽管他已经有了这盒磁带。鱼的理由很“充分”:担心以后买不到了。
鱼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下一台国产的“先驱”牌台式CD机。鱼有收入了,但用工资来购买发烧器材依然是杯水车薪。鱼继续发挥聪明才智DIY:调整CD机的参数、修改电路、加进优质元件……几经“打磨”,音色果真好了许多。不幸的是,鱼的第一台CD机在两个月后的一次“磨机”过程中,伴随一阵青烟升腾,香销玉殒。鱼把身份证英勇地抵押在熟悉的音响店老板那里,赊账抱回了一台售价3000多元的日本Teac发烧CD机。10年后,这台CD机仍在鱼的公司里发挥余热。
CD机的欠款还上没几日,鱼在香港发烧杂志上看到了德国森海塞尔顶级旗舰耳机HD580的广告,托人从广州花了3000元购回了当时最顶级的耳机。这么好的耳机,没好的耳机放大器怎么行呢?鱼又从器材店老板那里,借来了当时国内惟一的一种耳机放大器――英国产的“音乐传真”小圆筒X-CAN,售价3000多元。试听过后,却发现“不怎么样”。这个DIY爱好者动手做了一台纯甲类的耳机放大器,只花费了500多元,效果相当不错。
后来,鱼恋爱了,结婚了。到2000年之前,有HD580和DIY的耳机放大器伴鱼左右,除了继续购进原版碟片,鱼很少再为耳机发烧添置过新的器材。鱼开始承担对家庭和未来的责任,并且像普通人一样,谨慎稳健地理财,量入为出地消费。发烧似乎只是年轻时不管不顾的行为,抑或是富贵之家才能承受得起的消费。鱼在生活与现实面前,短暂地妥协。
2000年初,鱼离开原单位,下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专业音响工程系统设计安装。还记得鱼用500多元自制的耳放吗?听起来比3000元的进口耳放要迷人得多。鱼的天分可见一斑。鱼又那么勤奋,他热爱音乐,了解发烧友这个市场的需求,占尽下海的天时地利,想不成功都难。鱼就这样,将他的音乐梦想与柴米生活巧妙嫁接起来。
有了公司后,鱼开始理直气壮地在全球范围内搜索他喜欢的耳机。鱼当时已拥有一台森海塞尔HD580,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当他得知AKG有款 K1000耳机,1989年的产品,灵敏度极低,耳放推不动,必须用功放推。如此高贵必有特殊之处。鱼立刻和位于香
谁在“发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