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
陈莉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工作的定义
按照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提出的标准,凡是称得上一门“专业”的,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
有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
为公众提供服务,可以成为终身投入的事业;
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
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教师工作应该符合这些专业特点。
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
专业态度
专业技能
普通文化知识
所教学科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
教学的技巧
教学的能力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专业性向
专业自我
教师对学生及其教学尽职
识别个性,因材施教
悉知学生发展与学等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认知外特性的发展
熟知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
欣赏学科知识如何创建、组织及与其他学科关联
掌握学科教学知识
产生多种认知途径
负责管理与督导学生学习
能够采取多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能够协调群组学习
能够激励学生学习
能够经常评估学习进程
能够策划针对目标的学习活动
具有实践智慧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
具有教育谋略
虚心学习,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改进实践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
澳洲的教师标准
熟识教学内容,包括所要教学的内容以及如何教学这些内容
具有教学实践的谋略,包括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地管理课堂、提出明确的学习期望
评估和报告学生的学录、反馈
与学校共同体的交流合作
满足专业实践的要求,包括专业领域内的合作、反思、寻求专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双向关系:
1. IT与教育结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 IT促进、支持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中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
1996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003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4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举措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建设:
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
教育资源的建设
培养信息化的人才
制定信息化政策
信息化教育:
表现上,是把技术以工具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质上,是一种“主自、探究、合作”的革新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