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护理常规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41°C称为超高热。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有严重损伤,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护理评估]
、病史:了解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发热的急、缓疾病知识,加强感染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体质及免疫力。
、指导患儿发热期注意休息、睡眠、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合理喂养,鼓励患儿多饮水。
、不能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需要时应该由医师指导。
[护理评价]
、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患儿舒适。
、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患儿及家属了解发热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惊厥、抽搐等。
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儿发生意外时,抢救及时有效。
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剂,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热,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热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头部冷湿敷:用20C〜30C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前额和大椎穴贴退热贴,直至体温降至正常。
不提倡酒精擦浴。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热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第四,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及早发现宝宝发热的方法
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热,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