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45
课题:诫子书
课型:综合课
知识和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准确翻译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化的人生理念和父 序号:45
课题:诫子书
课型:综合课
知识和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准确翻译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化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导.(精品文档请下载)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根底。蜀汉建立,,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
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鼓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精品文档请下载)
1.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络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存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认)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精品文档请下载)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对学生进展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精品文档请下载)
(3)老师强调重点词,学生通译全文。
3.理清层次。
(1)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5诫子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