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王”降伏“三犟驴”
乔海雁 “三犟驴”不是三头驴,而是三兄弟的绰号。他们不是以犟出了名的山东人,而是生于燕赵大地,大概是因与齐鲁大地紧挨着,故也沾上了山东人的犟脾性。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既然敢叫“犟驴”,就有犟的“神力王”降伏“三犟驴”
乔海雁 “三犟驴”不是三头驴,而是三兄弟的绰号。他们不是以犟出了名的山东人,而是生于燕赵大地,大概是因与齐鲁大地紧挨着,故也沾上了山东人的犟脾性。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既然敢叫“犟驴”,就有犟的本钱,“拔犟眼儿”,钻牛角尖,抬杠认死理儿,而且自小拜师学过武功。因为犟,一条道走到黑,朝夕用功,三人练得很是有火候,从未服过谁。倒不一定是犟不过就动手,至少别人动手时得在心里掂量掂量,还从未听说当地有人打得过这三人。
老大像个石礅子,个矮,又胖又壮,浑身腱子肉,学的是摔跤,因罕逢敌手,自誉为“跤王”。
虽说是一个妈生的,老二却像根竹竿,身长,臂长,腿长,尤其手掌,肉少骨头多,像两只鬼爪子,却天生握力大,所以老二学擒拿术,自号“拿王”。
老三身材最“匀称”,胳膊粗得像杠子,运足一口气,浑身肌肉凸现,不出手已令人胆寒,一出手必是打倒山,自诩为“拳王”。
人怕出名猪怕壮
有些人爱出名,有些人怕出名,“神力王”属于后者。他姓李,就是上过《精武》封面的那个老头,这个绰号是他出名后,别人给他起的。
老李人憨厚,武功也好,但不愿打架。越不愿打,名声越大,“神力王”的名声传到了三“犟驴”的耳中。三个自幼习武、又爱出风头的年轻人听说“神力王”之名,立生“切磋”之意。
老三最急,当下来到东北。在哈尔滨,他找到了“神力王”。老李已年过七十,脸上满是沧桑,这令老三很失望。
“你是‘神力王’?我想和你切磋一下。”
“我老了。”
“可你功夫在,接招吧。”话音未落,人已欺进,两记崩拳当胸打出。老李叹了口气,腰一扭,人轻退,拳打在衣服上,没挨上皮肉。
旁人只看到拳打在身上,老三当然知道拳打空了,但老三却不知道,对方是在给他面子,只一略停,拳又袭向对方面门。这回老李没动,拳不知怎么就又打空了。
旁人只当老三心软,老三却看见老李的脸微晃了一下。
“三招已过,我甘拜下风,别再打了。”老李说。
老三咬了咬牙,再出招,这次是掌。老李倏地出手,一掌拍向老三的掌根,也不知怎地,老三身子一歪,一头栽到地下。
我不打你你也输
老三回来了,面如死灰,神气已散。望着老三面颊上的青肿,老大老二默然无语。
听了老三的叙述,老大说:“那‘神力王’以静制动,你若一击不中,他以蓄势对收势,你岂有不败之理。”
“兵法云:逢强智取,遇弱生擒。也许我的擒拿术能克制他。”老二说。
老李打败老三后,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便以逸待劳。不几日,就听说一个瘦子四处挑战,老李只好出马。
老二见了老李,也是一脸疑问:“你就是‘神力王’?”
“那是别人瞎叫的。”
“出招吧。”
老李心里明白,对方五指如钩,必善擒善拿,便把胳膊伸出去:“你能擒能拿?胳膊给你攥,若伤了我,我认;若伤不了,你我各奔东西。”
话音未落,老二已出手,右手二指疾点
“神力王”降伏“三犟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