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授课人:巴里坤县第三中学徐元怀同志们: 根据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不叫课, 就是我来把前段时间的学习向大家做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 坚持走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群众路线对党的极端重要性(一) 、从党的历史看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 党群关系密切, 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 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 党群关系受到损害, 我们的事业就停滞、就遭受挫折。回头总结我们党所走过的历程,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党的根基, 是党的血脉, 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和每一项胜利, 都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之所以能够战胜和克服, 也都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比如, 在解放战争中, 我们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胜利, 就是最好的例证。全面内战爆发时, 国民党军有 200 多万人, 其中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有 160 多万人, 他们的装备先进。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是 127 万人,装备很差,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等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有 25万人, 陕北的人民军队只有 2 万多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继续留在陕北,随行的部队只有 4 个连。但是,由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 45 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 歼敌 2 万多人。毛泽东等人转战陕北与敌人周旋。敌人成了聋子、瞎子, 而我们成了“顺风耳”、“千里眼”。彭德怀当年就很感慨的说过一句话:“人民恩重如山啊!”。邓小平也曾自豪地说: 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 不是靠别的, 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曾流传于河北省平山县被老百姓广泛传唱的支前民谣就是这一结论的生动解释。这个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沂蒙山区也有一首相似的民谣。我们的军队能打胜仗, 如果没有严肃的纪律是不行的, 是得不到老百姓拥护的。我们看一看, 在战争年代, 我们的党和军队为了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如何执行纪律的。这里, 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947 年 10月,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率司政机关来到鄂东黄冈的总路嘴,发生了直属警卫团三连副连长赵桂良违纪“抢劫”民财的事件。当时, 老百姓以为人民军队和国民党一样, 害怕得都跑掉了。赵桂良带着两个人到商店里面去,他拿了两匹布、一点粉条,还拿了几支毛笔几张白纸。他拿布是想给连队的一个小战士做棉衣的, 因为天已经很冷了,小战士穿得很单薄。粉条是想做给刘伯承吃的。毛笔和白纸是准备用来办连里板报的。但这违反了军纪。按当时的纪律规定, 抢劫民财是要枪毙的。当情况报到首长那里去后, 邓小平听到很难过, 他说, 法纪如山, 谁也不能以身试法。当得知这个副连长本人提出一个请求, 要求对他处决的事, 不要告诉他的母亲, 因为他母亲已经 70 多岁了。就说他牺牲在战场上了。邓小平听完报告后说: “可以考虑作为战场牺牲告诉家人。三国时,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优抚其妻儿。今天,我们也是硬把眼泪往肚里吞啊!”公判大会时, 老百姓回来了, 店铺老板哭喊着要求高抬贵手, 刀下留人。许多老百姓都为副连长求情。但邓小平沉重而坚定地说,“事虽不大,但军纪如山, 动摇不得! 一个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是不会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的。尤其是目前情况下, 纪律应该是铁、是钢, 而不能是豆腐渣, 不能一碰就碎! 不能让人们说我们是虚张声势! 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执行军纪后,邓小平深深地自责说: “此事不要通知地方政府, 要按烈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一个同志犯了错误, 也是我们没有教育好, 我们也有责任, 对不起组织, 对不起生养他、盼望他的老母亲,”严肃的军纪使我们的军队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我们的军队打胜仗。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挫折中两次奋起也能说明了这个问题。 1929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的讲话中讲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当中,党员的最高数字不超过六万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1934 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困难, 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党员从 30 多万剩下不到 3 万,有组织的党员只有 万人左右。但是,我们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克服困
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