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答复:
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精品文档请下载)
[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是自我领会诗境的过程。]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感慨(出示该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设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精品文档请下载)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欢之情。
(精品文档请下载)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欢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欢)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主要运用课件图片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精品文档请下载)
4、过渡: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活力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欢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读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读、写作、画画等)
1、老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读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读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读《咏柳》,更加深化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和春天和柳树有关的诗歌,让我们更多地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精品文档请下载)
(2)表演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
《咏柳》教学设计[165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