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民族声乐艺术论文(共 1708 字) 一、从“韵味”角度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具体从“文字、声音、感情”三个方面来体现, 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文字的表达、声音的表现以及感情的体现。一方面三者同时做好, 才能完整表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而另一方面, 一首民族歌曲的好坏也要通过字、音、情这三个重要的审美特征来评判。 1 、文字的“韵味”汉族的语言表达讲究“字正腔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也同样重视“字正”。字的“韵味”体现在语言的规律和表达上, 咬字清晰有力是传递歌词意思, 表达感情的良好途径, 而选择对的字也是正确表达意思的首要考虑。另外, 歌词的语气、情态、语势等方面的处理和表现也能促进民族音乐的韵律表现, 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作词者才能创作出与音乐旋律相符合的歌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使得文字的表现有着多种方法, 也为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贡献。在民族声乐艺术进行表演时, 如果观众只闻其声, 不见其字, 则根本无法完整理解演员要表现的意思和情感。而字的选择稍有偏差也会影响观众对整段歌词的理解, 甚至会误导听众对整个歌曲的感情表达。如何用耳鼻口等发音器官发音是每个民族歌唱艺术家的必修课, 而歌词的描述也是民族歌曲能否达到人人传唱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 文字不仅是民族声乐的精华,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2 、声音的“韵味”仅仅在文字上的完整表达并不能使民族歌曲受人喜爱,生活中往往一段好的曲子即使没有文字也会令人听之难忘。例如 90 年代全球畅销的金曲” Myheartwillgoon ”, 其英文歌词并不是多数中国听众能够理解的, 但是其旋律越感情却征服了一大批人, 由此可见声音的“韵味”可以说是歌曲的灵魂。所谓音韵是通过文字发声的长短、婉转等技巧来控制和表现的, 民族声乐中的技巧运用尤为丰富, 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音高亢、响亮的同时又不失优美。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讲究声音的发声技巧、共鸣、腔体等表现手段, 这些手段是感情表达的有效方法。现代的一些歌厅的歌唱者, 没有对歌唱技巧进行掌握练习,只一味追求民族声乐中的声音高亮,常常让听众感到声音刺耳和疲惫, 不能把民族音乐的优美传达给听众。好的歌唱家拥有深厚的歌唱技巧, 唱起歌来表情甜美, 无论唱怎样的歌曲都带有自己的声音“韵味”, 即能提升自身的音乐形象,也能和听众形成情感共鸣。由此可见, 声韵是打动观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是民族声乐的最高审美特征[2] 。 3 、情感的“韵味”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感情是否投入自然可以成为评判民族声乐艺术的标准。唱歌讲究“声情并茂”, 通过情感的表现可以为艺术家与听众建立起一个不分距离的沟通桥梁。一首歌曲是否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其词曲的精妙
审美民族声乐艺术论文(共1708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