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绘画艺术论文(共 2297 字) 一、吴伟的生平以及性格特征在绘画史上,吴伟的人生极具戏剧色彩。吴伟的个性使其呈现出面对显贵与民众时的不同情态:“性豪放, 轻利重义, 在富贵室如受束缚,得脱则狂走长呼,内臣虽持货求画,不得其片张半幅”。“独以书画称重于时,画亦不肯苟作,故亦不多见。或时出一幅,辄即与穷困人,而即为人传去,为富势家买取,云‘得之小仙’。”吴伟的个性狂傲不羁,“虽与之昵好,一言不合,辄投砚而去”。吴伟虽然性格直爽, 但是“貌严而礼谨。言语侃侃不阿”。吴伟生活浪荡, 放浪形骸,“伟好剧饮, 或经旬不饭。其在南都, 诸豪客日招伟酣饮,顾又好妓,饮无妓,则罔欢,而豪客竞集妓饵之。”这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对其独辟蹊径的绘画风格具有深刻的影响。周晖曾记载: “吴小仙饮友人家,酒边作画。戏将莲房濡墨, 印纸上无数, 主人莫测其意, 运思少顷, 纵笔挥洒, 成捕蟹图一幅, 最是神妙。”足以可见, 吴伟喜欢的狂欢式剧饮与有朋喧闹的妓乐宴集, 正是助其达到与自然契合状态的积极手段。吴伟这样的性情中人, 正是由于这种随性的生活方式,让他从南宋宫廷画的笔墨精致中脱离出来, 向纵横肆意、狂放不羁的笔墨技法逼近, 也正由于其性格孤傲,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狂野与霸气。吴伟从南宋院体的细谨、工整中解放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二、吴伟的绘画风格吴伟的山水画风格在其早年与晚年显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吴伟早期的绘画风格显得较为拘谨、工致; 中期则有了明显的变化,画法较为放逸,笔法更为粗简;到了后期, 也就是吴伟画作的成熟时期, 他广集各家之长, 水墨更加淋漓, 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雄壮强健、高逸狂放的吴氏风格。至此, 吴伟的画风成为浙派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尤其是《江山渔乐图》《溪山渔艇图》(图1)《长江万里图》等一扫文人画的因循守旧和自矜风雅,可以明显看出画面中的“新”意。《溪山渔艇图》可以视为吴伟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类主题正是吴伟所长。画面呈现出浓浓的云气, 使人如临其境。整个画面的境界开阔, 气势磅礴。墨色的浓淡与笔触的粗重对比强烈, 笔墨之间的结构看似无意, 却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水的形象及其在光线中闪烁的效果。山石的变化多但表现含蓄, 渲染时注意深浅写意。吴伟汲取了马夏以小见大的布景方法, 有意把峰顶截去, 真实地表现了自然风景的空间感和连续性, 而这正是吴伟的创新之处。整幅作品生气十足,不难看出,吴伟将自己复杂的心情化于画中,他将对于渔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情于画中, 整个画面清新自然,让观者流连忘返。《长江万里图》表现的全是吴伟自己的情绪, 他将草书的用笔纳入其中, 整个画面没有雷同之处, 下笔干净利索, 一气呵成。画面动感强烈, 让观者感受到作者的澎湃情绪, 凝思江山雄阔、壮美的景致。吴伟的山水画气势雄健,人物画也相当精彩。《金陵琐事》中记载: “吴小仙春日同诸王孙同游杏花村, 酒后渴甚, 从竹林中一老妪索茶饮之, 次年复与诸王孙游之, 老妪已下世数月, 小仙目想心存, 遂援笔写其像, 与生时无异, 老妪之子得之, 大哭不休。”足见吴伟人物画的生动传神。三、画史对吴伟的评价吴伟的杰出艺术成就为他赢得了不少追随者,如张路、蒋嵩等。他们的描摹点画虽然形似吴伟,但明显缺少法度,徒具其表, 忽视了画作本身的意趣和内涵。之后, 随着“南北宗论”的
吴伟绘画艺术论文(共2297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