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
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结合中国加入WTO和世界建筑业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建筑企业存在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分析了建筑企业实施可持有竞争力和相当规模的企业,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和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产品、管理、用人等机制,如浙江广厦集团、龙岩集团。在市场逐步规范的环境下,主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企业的综合实力、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对于实现的总体目标及根本对策所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竞争环境困难化,建筑企业必需刚好把握行业前景,精确了解市场需求,驾驭竞争对手的发展状态,坚持科学战略定位,并据此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料,明确自己的发展领域和方向,制定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坚持科学战略定位,确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基础。
当今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头,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管理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确定性的意义。
工程总承包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出路和方向。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总承包由一个确定的企业将勘察、设计、选购 、施工、试运行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能有效地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限制,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业主满足的项目建设目标。工程总承包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市场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组织实施方式。国际先进建筑企业如瑞典的斯堪雅集团、日本大成企业,除工程施工之外,还包括上游的设计、
3 / 11
询问和项目开发,下游的设施管理和服务,将企业的利润源泉从简洁的工程承包环节扩展到全部过程,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占据了肯定的市场份额。国家建设部去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工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导看法》,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加快和国际工程总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国内建筑企业大体上可分为工程总承包、专业施工、劳务承包等三类资质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由于对工程设计、询问、融资等要求较高,竞争对少较少,利润相对较好,但国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太少,突出表现在投融资、设计、询问、运营管理等方面薄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须要;专业施工和劳务承包因企业技术、资金要求低,大量的企业积聚在此,经营范围、方式雷同,市场无序混乱,供需严峻失衡,造成利润微薄。因此,培育和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是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结合国外先进建筑企业的成长道路,以及国内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建筑企业增加工程总承包实力,首先要提高工程施工实力,不断拓展施工领域和地域,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份额,降低经营成本,做强做精工程施工这个传统的主导产业。其次,在突出建筑业的核心地位基础上,通过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管理发展,拓展上下游业务,增加产业附加值,获得高额回报,最终成为以建筑业上游(即工程询问、勘测设计、项目投融资)、中游(工程施工业)、下游(设施运营服务业)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和工程企业集团。如中铁十六局集团就确立了建设管理科学、技术精湛、信誉最佳、行业领先的集设计、施工、监理、开发、询问服务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2、加快体制创新,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核心。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投资主体不到位的特点,干脆带来了体制僵硬、深层次的冲突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等一系列弊端,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缘由。建筑企业要解放思想,和时俱进,依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政策调整型”向“制度创新型”推动,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激发企业新活力。建筑业作为一般性竞争行业,不属国家爱护之列,各种股份可以有序流转,其中国有股可以自由退出;另外,建筑业基本上是劳务密集性行业,最有效、最合适的形式就是劳务和资本联合,实行股份制的形式。建筑企业应当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状况动身,统筹规划,按部就班,分类指导,大胆实践股权多元化,力求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向民资、外资、企业内部经营者和职工汲取股本等方法,并激励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入股,实现产权置换和优化重组,优化股本结构,建立起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制度和归属清楚、权责明确、爱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真正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企业经营机制,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