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护理论文(共 1563 字) 1 资料与方法 察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5,6]: 术前准备护理,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确认有手术指征并无手术禁忌证。告知患儿家属手术风险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耐心与患儿家属谈话, 仔细的给患儿家属讲解溶血病换血的相关知识, 并安抚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 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 焦虑和不安。准备术中所需药品的医疗器件, 配血准备(ABO 型选用同型血,RH 型选用患儿母亲血,术前 3h 的新鲜血液,备血量要超过换血量的 40~ 60ml) 。手术前不让患儿禁食,而是让患儿进食,让患儿安静, 术前再抽空胃容物, 并将患儿放置于远红外辐射台。术中护理, 术中要严格的遵循无菌术的操作, 并对留置针进行消毒,控制换血速度,多抽少注,控制在 10ml/mi n 以内, 并在换完应换血量后再多注入 40ml 。在换血过程中要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抽血注射器, 防止发生凝血, 并每换 100m l 的血就给予患儿 1ml的 10% 葡萄糖酸钙和 5ml的 50% 的葡萄糖注射液。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7] 。术后护理,术后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要密切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并对患儿进行酌情补钙,保证患儿营养充足。 观察指标 2 组患儿的糖、钙、血、尿情况, 观察 2 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贫血、低钙、低糖、感染、抽搐)[8], 记录 2 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调查 2 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15 .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x珋±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2 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 10. 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7.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2. 22 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3 讨论周围血管换血术是现代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措施,通过换血可以祛除掉致敏的血清中和红细胞中的抗体, 以禁止抗体继续破坏红细胞, 防止溶血的继续, 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 预防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发生核黄疸[9]。虽然换血术的不断发展, 仍不可避免换血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通过加强护理方法来改善术后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换血疗法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有
新生儿溶血病护理论文(共1563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