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乡梦不曾休》教案.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乡梦不曾休》教案罗秋菊 07级中师一班 20074023054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3、体会作者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及回到故乡后物是人非的复杂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深邃意境。 2、对文章中呈现出深邃意境语句的理解。三、教学方法 1、赏析法 2、问题启发法 3、自主合作探究发 4、多媒体辅助法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乡愁,是弥漫在世代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情结。除非没有离开过家乡,几乎每一位作家的笔下都触及过它。从三千年前的诗经,到余先生的著名小诗, 从大陆,到海峡彼端,千里,万里,直到跨越重洋, 那是迂回荡漾在每一个远离家园的游子胸怀里去不掉的怅然。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过,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这篇黄永玉先生的关于故乡的散文《乡梦不曾休》。(二) 作者简介黄永玉先生, 1924 年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十六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大陆、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三)仔细阅读全文,你觉得文章中那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为什么? (四)分析课文 1、开头第一段,作者为何要写到自己曾经写下的歌词“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明确:( 1)这是作者常年在外的心情体现。(2)这歌词的背景却是其本身是几十年前由作者写的,而在几十年后依旧被下一代传唱着,由“八九岁的女孩子”唱给尚在襁褓中的弟弟听。虽然只是寥寥数句,但这样的情景不能不引人遐思。一代一代,对故乡的情想与思念就在尚还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时代即被用语音在心里刻印下了记忆。就如所有的中国孩子从两三岁起都会背诵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一样,理解,也许要等到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可记忆,却早已深埋在那朗朗的童声中。 2、文章的第三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排比,反问。排比句的运用, 使得句子结构紧密, 语气舒展激昂, 富有节奏;而反问的运用又加强了语气。由此体现出了对于故乡的一切,我们不能狠心的忘记,要永远的记住,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 、如何理解“我生活在陌生的河流里,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却都是熟悉的”的含义? 明确:作者将故乡比作河流。作者回到故乡,但故

《乡梦不曾休》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ouvtxdaf9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