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整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科--王丽芝
解剖:臂丛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或T2脊神经的小分支也参及。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走行,形成细心整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科--王丽芝
解剖:臂丛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或T2脊神经的小分支也参及。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走行,形成上、中、下三干。
上干:由C5和C6脊神经前支组成
中干:由C7单独构成
下干:由C8和T1脊神经前支构成
三支神经干从斜角肌间隙下穿出,伴同锁骨下动脉一起向前、向外、向下延长,行至锁骨及第一肋之间。每个神经干再分成前后两股,在锁骨中点前方经腋窝顶进入腋窝,在腋窝部各脊神经又重新组合成束,三个后股在腋动脉的后侧形成后束,上干及中干的前股在腋动脉的外侧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长形成内侧束,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三束及腋动脉共同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熟悉以上臂丛神经的解剖构造和走行,为穿刺定位打下良好的根底,也是确定阻滞效果的关键。
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各种手术以及肩关节的手术和复位。
阻滞方法:有肌腱沟、腋路和锁骨上入路三种:
肌间沟阻滞法:
定位:患者去枕仰位,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手尽量下垂,显露患侧的颈部。然后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也就是我们所要的穿刺点,于该点重压,患者诉手臂麻木、酸胀或有异感,证明定位无误。
操作: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针尖指向脚侧,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为止,出现异感为较牢靠的标记,假设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成人〕。
优缺点:优点易于驾驭,上臂、肩部及桡侧阻滞效果好,不会引起气胸。缺点是尺侧效果差,需增大药量才被阻滞,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有损伤椎动脉的可能,制止同时进展双侧阻滞,以免双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被阻滞。
腋路臂丛阻滞
定位:患者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外旋,手臂贴条,呈“举手礼”状,先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的搏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搏动将消逝处可扣到的动脉最高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左手食指按在腋动脉上作为指示,右手持穿刺针斜向腋窝方向刺入,穿刺针及动脉呈20度夹角,缓慢推动,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说明针尖已经刺入腋神经鞘,松开针头,可见穿刺针随腋动脉的搏动而摇摆,穿刺成功,左手固定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30ml。注射完毕可见一梭条状的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神经鞘内,可按摩局部帮助药物的扩散而到达良好的阻滞效果。
细心整理
优缺点:优点易于定位穿刺,不会发生气胸,不会阻滞膈神经或喉返神经,无药物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可能,平安性较大。缺点:上臂阻滞效果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手术等。且局麻药毒性反响发生率较高,注药时需反复回抽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