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六大史观”详析长寿中学·谭晓鹰一、史观 1、什么是史观? 2、为什么要具备一定的史观? “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李大钊二、“六大史观”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二、“六大史观”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2)主要线索: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二、“六大史观”【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 ①1500 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二、“六大史观” 2、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二、“六大史观” 2、文明史观(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二、“六大史观” 2、文明史观(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二、“六大史观”【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①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 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②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③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④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六大史观” 3、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高中历史学习六大史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