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葛燕康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进行中学文化教学时应遵循七个原则:以纲为纲原则、实用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课内外相结合原则、输入输出相结合原则、知识向意识和能力转化的原则别可接受的文化和不可接受的文化的能力,防止生吞活剥地将他国文化吸收下来。《课标》(2003)七级目标描述第十点写道:“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第九点写道:“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也要注重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教学,有益于学生思维广度的开发。必修2第一单元“Culture Relics”的课文注释中不仅介绍了印度Taj Mahal(泰姬陵)的文化知识,还介绍了中国Mogao Cave(莫高窟)的文化知识。在专题讲座中,也应该大量采用比较法,系统比较某一方面的文化异同点。
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文化三个层次。物质的和制度的在表层,是有形的;心理的,或者说是思维的,是底层的、无形的。帮助学生通过表层文化现象揭示底层文化心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本质区别,而不是单纯去记忆繁多的文化现象。例如: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中国文化重形象思维,而西方文化重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课堂是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课文注释进行文化旁白,而课后活动是文化教学的有利辅助,是有限课堂的延伸。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占领课堂这块阵地,从普及的角度大面积地进行文化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我们主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可以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等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比如,帮助学生结交他国知心网友;观看文化气息浓厚的外国电影;开办英语文化专题讲座;举行课外文化表演活动;文化专题探索,即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就某一文化专题作系统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从大量科学客观的文化信息资料中得出令人信服的发现,从而克服自己的文化偏见,理解和认同文化差异。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只要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且这些输入又是可以理解的(comprehensive),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Swai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外语学习中有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还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在提供“可理解的输入”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输出再现。输入输出假设原是用于语言知识学习,文化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积极地输出、再现所学的语言材料。文化表演是以小组互动和交际作为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由教师创造学习和使用目的语的环境,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文化环
小议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