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学生可以通过精彩诗句的探究,感悟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开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
2.学习诗人自然质朴、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学生可以通过精彩诗句的探究,感悟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开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
2.学习诗人自然质朴、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诗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开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从而建立个人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学习诗人自然质朴、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吟诵课文,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2.学生可以通过精彩诗句的探究,感悟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开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抚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逢"的意思是遇到。“入京使”。
文学常识积累
1。诗人介绍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和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慨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岑嘉州集》。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吟诵诗文,整体感知.
1.吟诵诗文。
(1)老师有节奏、有语调地配乐范读,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吟诵兴趣。
(2)学生小声自由练习吟诵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3)请读的好的学生展示吟诵。(屡次进展,褒扬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4)集体吟诵诗文,并配上音乐。
2。简单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文,勾画出生僻及不理解的字和词。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字词疑惑,梳理诗歌大意。
(3)小组学生在全班交流,进展简单讲解。诗意学生只须理解,不须理解。老师辅助。
PPT展示诗歌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③漫漫: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⑤凭:托,烦,请。
⑥传语:捎口信.
古诗今译: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土,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仍然擦不干.
途中和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三、精读诗歌,赏析主题。
结合注释和积累的知识自主赏析全诗,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理由是什么?(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炼字等角度入手)
学生在全班交流,老师稍作点评和引导
逢入京使[3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