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与书别离的故事
我在中学读书时,当时的文化生活确实非常单调,电影、收音机成天放的是样板戏和语录歌,8个样板戏的唱段我几乎都能唱下来。绝大多数书籍是"封资修";的不让看,那时,我们生活在文化沙漠里。
1977年难与书别离的故事
我在中学读书时,当时的文化生活确实非常单调,电影、收音机成天放的是样板戏和语录歌,8个样板戏的唱段我几乎都能唱下来。绝大多数书籍是"封资修";的不让看,那时,我们生活在文化沙漠里。
1977年秋,我幸运地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我学的是文学专业,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四人帮";刚倒台,冰河已解冻,许多曾被视为"毒草";的禁书,这时都成了"重放的鲜花";。书籍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社科类的好书我都拼命地读,当然读得最多的还是本专业的文学书籍。入学时我的视力1.5,一年后便戴上了100度的近视镜。那时的大学生活没有如今这样丰富多彩:周末舞会,星期天郊游尽管北京有许多好去处,但多数地方我无暇光临。读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天不读书,我竟会有种犯罪的感觉。当时,我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一下课,我们就往图书馆里钻。尽管北大图书馆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位居前茅,有2000多个座位,但对这所近万名学生的大学来说,仍显得僧多粥少,后来者只好另寻僻静处。这种情况白天还好些,因为一部分同学去上课。到晚上就很困难了,为了保证大家都有时机在图书馆读书,学校给每个宿舍发了一个座位牌,凭牌入座,保证每人每周都有一个晚上能在图书馆看书。当时我对读书简直有股舍命般的感情。
埋首群书不够,买起书来也真狠心。作为一名穷学生,每月享受十元助学金的我,竟也买书成癖。每逢学校来了新书,总是挤进
难与书分离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