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人文地理复习的策略
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 朱立新
2012年2月4日
指导思想:
1、删繁就简,突出主干,强调复习的针对性
2、巩固基础,留意实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3、巧立专题,精选练: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
(区位条件、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位置
社会经济:资源与能源、劳动力、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工农业基础、地价、民族、边疆、平安
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不利的
城市
;
;
:中心商务区、城市商业区、
汽车销售店、仓储选址
:低级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内各类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由内城向城市外缘迁移缘由分析
农业
、绿洲农业的区位条件
工业
原油加工、家具制造
、经济区、经济特区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硅谷”区位
交通
(三)影响、效益或意义分析
人口迁移对迁出区与迁入区的影响;
新建卫星城、发展城市新区的作用;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建设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收入、就业、改善生活、
民族团结、边防平安
环境效益:改善环境、削减污染、改善生态等
(四)区域联系与协作
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资金、技术与人才、管理阅历
资源、市场、劳动力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业升级、工业化与城市化
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资源、劳力惊惶的压力
扩大消费市场
影 响
影 响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转移国
(地区)
转移对象国
(地区)
经济:促进主导产业与
重点工业部门的转换
社会:削减国内就业机会
环境:转移污染,改善环境
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产业升级;
加快工业化进程。
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环境:增加环境污染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经济、社会、生态
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
生态:削减居民对薪柴的需求,爱护植被、改善环境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经济、社会、生态
经济:满足能源需求,缓解能源惊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
生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五)能源问题分析模式
地形——落差;气候——降水
风能资源、占地面积、消费市场
(六)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工业生产结构
三大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构成
何为结构调整?
(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
概括性的缘由:
1、人口压力大——浩大的人口基数,人口增长快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超过环境资源本身的更新速度或替代品的更新速度。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留意环境爱护——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
区位条件气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