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著者及其在古籍编目中的著录
南京图书馆 曹红军
古籍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记,人类以文字记录存留下来的古代文化遗产大都保存在古籍中。我们通常所讲的中国古代典籍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抄本、词臣,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中,允祉是雍正帝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雍正上台后,为达到打击允祉势力的目的,快速流放了陈梦雷,其时陈梦雷主持编蒃的《古今图书集成》已经编成,并且已用铜活字排印了一万卷中的9621卷。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接替陈梦雷工作的蒋廷锡排印了余下的379卷,并对全书进行了校改,所以题名仅署“奉敇恭校”字样。出于政治缘由,陈梦雷的名字被从书中抹掉了,但康熙、雍正朝与此事相关的奏折,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中的《进汇编启》等资料可以证明陈梦雷才是该书的真正作者。(详见拙文《<古今图书集成>版本探讨》,《故宫博物院院刊》。)此书可视为原书无明确作者,需从书外相关资料考证作者的一个例证。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例三.《曾子家语》六卷,清光绪十六年(1890)金陵刻本。该书初印本卷端下题:“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兼理盐政一等威毅伯曾国荃编辑,通奉大夫前山西冀宁水利驿传道署山西布政使王定安参订”。意思很清晰,著者为曾国荃。然书前又有光绪16年王定安序称“复以余闲旁搜载籍,得五万余言,仿宋薛据《孔子集语》例,编为二十四篇,谓之《曾子集语》,既卒业,呈宫保曾公。”序中又称,曾国荃以自己为曾子苗裔,请改书名为《曾子家语》。可知该书的真正编者为王定安,卷编下题是错误的。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该书后来又有修补本,将“编辑”二字挖去,改为“审订”;“参订”二字挖去,改为“编辑”。与事实状况相符。南京图书馆同时藏有初印本与修补本,二本比对,源流一目了然。假如仅是如此,该书的错误可视为已得到修改。所可怪者,民国年间该书又有碧梧山庄石印本,石印本选择了初印本作为底本,删去王定安序,加上曾子小传,并在扉页上题曰:“相乡曾国荃编”,著者便又变成了曾国荃。石印本流传甚广,贻误匪浅。编目者假如不明源流,仅据题名所在照实著录,就很简洁犯错。此书可视为题名所在错误,编者不察,以讹传讹的一个例证。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古籍著者状况的困难性,因此对古籍著者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就显得特别必要。它既有利于我们增加对古籍作者的相识,也有利于引导初学者快速入门,驾驭要领。
从古籍编目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古籍的著者标识通常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1.题名所在所题完整、精确的。这种状况在古籍中占大多数。这里的题名所在一般指卷端下题。就具体品种而言,卷端下题所题作者又有简繁之分。大多数状况下,作者的朝代、籍贯、官职、封号、爵号、姓名、字、号等常规要素,会有数项反映在卷端下题之中。具体是哪几项,跟编撰者、刊印者的主观意图和时代习尚有关。简洁的时候就只有作者的姓名。我们认为,只要作者的真实姓名正确反映出来了,就视为题名完整。
例1:盐铁论卷之一 汉汝南桓宽撰 明云间张之象注
例2: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之一 前剑南节度参谋宣议郎
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撰
例3:诗外传卷第一 韩婴: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2.题名所在题名不全的。有些古籍在卷端或书目标识的作者虽然有,但姓名不全或著者不完整。有的有姓无名,有的出名无姓,这种状况就须要编目者依据相关学问将作者姓名补录完整。
例1.周语上第一 韦氏解
说明:这里的“韦氏”指的是吴韦昭,名未标出。
例2.乐律全书卷之一 郑世子臣载堉谨撰
说明:此书作者为明朱载堉,姓未标出。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上一页
返回书目
3.著者标识在书名中。有些古籍的著者跟书名混同在一起,卷端不标作者,或标识的是二次加工的作者,这种状况编目者需著录原作者。
例1.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卷之一
说明:此书无卷端下题,依据书名知作者为明唐顺之。
章贡黎谅编辑
说明:此书题名所在只有编者无撰者,依据书名知撰者为宋叶适。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首页
封面-南京图书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