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法”作舟
田 艳 【摘要】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的,独立地灌输,而应是自然地、长期地渗透。使学法指导以理解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法”作舟
田 艳 【摘要】 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思想、情感等多项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的,独立地灌输,而应是自然地、长期地渗透。使学法指导以理解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应用为归宿,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学法观;原则;方法
纵观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中考试卷,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都是选自课外的美文、时文。而且分值占整个卷面的近三分之一,所以大部分语文教师就认为讲书面内容无多大意义,不如大量地做短文练习,以期能在中考的大海中捞到“针”,也可显示自己压题的能力之高。然而这样勤奋的结果,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其实,随着信息量的剧增,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快,一个人仅靠“苦”练是行不通的,要想获得长久的技能,教师就应当注重学法的指导。现就我个人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1 树立正确的学法观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但在备课教学中,教师们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法。而忽略了备学法。尽管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再熟练,对内容设计得再新颖,学生也只是暂时性理解,如果把这种情形搬到别的短文中,就大眼瞪小眼了。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由此看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的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最终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 树立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原则
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原则。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和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教与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是可以分开来研究的,但实质上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见,好的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而获得的。好的教法又是保证好的学法的运用而选定的。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协调,才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研究的状况。
课堂讲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实施学法指导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在分析一篇文章时教给学生如何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路或者分析文章的写法后,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法去自觉地参与阅读实践。如我教完星新一的《喂――出来》课后,归纳了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后,我又找来类似的文章让生讨论分析这一写法,并让生试着用这种写法编写故事,结果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才能让生体验到学法是否可行有效。是否更有效的转化为生的技能。
整体性与个体性结合的原则。整体指导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全体学生,如在阅读中的圈点勾划法,评语法等对于所有学生都适合。但每个学生又有各自的性格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法”作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