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
要求学生驾驭有关视觉表象的概念、心理旋转试验及其意义、心理扫描、表象的功能等学问。
本章教学重点:心理旋转、心理扫描、表象的功能。
本章教学难点:心理旋转。
第一节 表象知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
    由此可见,心理旋转这种心理过程是存在的。
字符旋转试验结果

  Cooper和Shepard(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依据试验结果,他们认为:,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推断所需的时间较少,;,180度时反应时最长。,反应时反而削减。
1984年,Cooper和Shepard用同样的试验程序以多边形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另一个有前行信息的试验。结果发觉,无论是否具有前行信息,被试都会进行心理旋转,其所需的时间随着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而增加,呈线性关系。这个结果进一步证明白心理旋转的存在。
三、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Shepard等在心理旋转的探讨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心理旋转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旋转的过程是连续的还是跳动的?
Metzler(1973)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试验探讨。他依据以前的探讨成果,接受延缓呈现刺激材料的方法进行试验。
  试验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判别反应时基本恒定,并随两个刺激材料方位差的增长而有所增长。表明心理旋转是连续进行的。
四、心理旋转探讨的理论概括
,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
,它与外部客体在结构上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各同构为“二级同构”。
,也不依靠视觉表象的特殊功能,它可作用于没有任何视觉成分的空间表征。
,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能上等价。
,心理旋转的试验探讨有力地说明白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心理扫描
Kosslyn及其同事在70年头初起先对表象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探讨。他们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像,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是可以被扫描的。为此,他们进行了心理扫描的试验探讨,这些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一、距离效应
Kosslyn在一个试验中先让被试识记一套图片,如汽艇,小汽车,然后一次表象出其中的一个。试验有两种状况:“凝视”表象出的客体的某一部分,如汽艇的尾部;。当被试表象出原来识记的一个图片并按要求“凝视”后,试验者说出原来的该图片中可能有的一件东西的名称,要求被试推断原来的图片中是否有这件东西,记录推断所需的时间。
试验结果说明:表象是可以被扫描的,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随扫描的距离而增加,这些都类似对实际的图画的扫描。
二、大小效应
     Kosslyn留意到一个极平常的事实,即小的客体总不如大的客体看清晰。 表象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假如存在这种现象,则为心理扫描供应另一个心理真实性。
     Kosslyn(1975)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他先让被试表象出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或小的动物(苍蝇)的旁边。试验者说出靶子动物即兔子的特征(如耳朵),要求被试用构成的表象来确认,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评定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这就是另一种心理扫描。
三、表象的计算理论
Kosslyn在上述心理扫描试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象的计算理论。该理论尝试着具体说明表象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深层表征又可分成两类 A本义表征:所供应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 B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构成,与本义表征不同,他们是说明客体的。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与作用
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
Hayes(1973)的这些试验结果与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一样,再次说明视觉表象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Hayes的试验有力地支持Neisser的观点,当两个字母及其大小和方位相同时,先形成的第一个字母的表象供应对其次个字母的精确的期盼,并使对其次个字母的加工更易于进行。表象为知觉相应的客体做了准备,成为知觉的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22-05-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