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
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
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职工
向经理祝贺。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改造形式
初级形式
1953年前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1954年-1955年夏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5年秋-1956年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
职工福利
企业公积金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利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共付10年。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公私合营天原电化厂支付1953年股息的领取凭证。
从1956~1966年,股息红利和定息,。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1月,北京召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喜报。
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
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确立。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进行和平改造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失误和偏差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小脚女人”批判
失误和偏差:
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就要到来,我们某些同志却像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的在那走路,老是埋怨别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品头论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清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失误和偏差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认真总结,指出了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所在:“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四个“过”、一个“遗留”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要求过急 、改变过快: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相当长的时期”——计划三个“五年计划”15年左右来完成。
实际上只用了3年多一点(加上国民经济恢复的3年,也才6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
第二,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原来考虑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然后慢慢减少资本主义成分,增加社会主义成分,不急着消灭个体经济;后来实际上只允许国营和集体两种经济存在,其他经济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
第三 在工作方法上过粗
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被搁置一边。
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工作简单粗糙。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小脚女人”的批判中,甚至采取急风暴雨式的政治压力简单地推动改造。
第四,“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上述失误在没有得到纠正的情况下,又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问题反而扩大了。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长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以致 “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存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改造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
3
1
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肤浅
2
学习苏联经验的教条化和党内生活民主集中制不健全
3
毛概第三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