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
经过多次反复, 内外因素逐渐接近、融合,某些消极的客观因素便转化为个体的主观因素。
(2)模仿学习机制(与之相似的是教唆学习机制)
个体经过自觉、不自觉的效仿他人错误的言行举止而逐步动机斗争的状态不同。
4).主体的意识形态不同。
。
联系:都源于不良需要;激发和引导犯罪行为,动机一定会发展为目的,而目的也必然反映动机;动机影响到目的的选择,目的也反作用于动机。
区别:一前一后;前者比后者蕴藏更深,且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两者既可一致又可不一致;动机相同,目的不同;动机不同、目的相同。
、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推动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反过来强化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
(二)一过程(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
强烈畸变需要
主体认知权衡
犯罪动机
产生新犯罪动机
实施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未遂
萌发、过度阶段
定型阶段
消失阶段
第五章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主体因素
犯罪心理结构
主体外因素
稳定的犯罪心理结构
暂时抑制或消失的犯罪心理结构
强化
弱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两个方向
(一)强化:犯罪心理形成后恶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过程,从而犯罪心理结构日趋强化和稳定。
(二)弱化: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由显著的变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的状态,或者由较强活动变为较弱的渐进过程。
二、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两个因素
(一)主体因素
需要的强烈程度增大或得到满足 强化
需要的强烈程度减小或发生转换、满足、代偿 弱化
消极情绪 强化
积极情绪 弱化
错误或有缺陷的自我意识 强化
向良性方向转化的的自我意识 弱化
4 日趋健康、成熟 强化
日趋衰落、出现病变 弱化
生理状况
经验丰富 强化
缺乏经验 弱化
(二)主体外因素(主体外的各种刺激和情境)
正面效应 弱化
反面效应 强化
良好、稳定 的大环境因素 弱化
动荡、不佳的大环境因素 强化
恶劣的环境因素 强化
优良的环境因素 弱化
不利的犯罪境遇 弱化
有利的犯罪境遇 强化
三、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两个机制
(一)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机制
(见图示)
不良的外部诱因
犯罪心理结构
违法犯罪行为
稳定的犯罪心理结构
实施犯罪行为
刺激
强化
。
2 .违法犯罪行为使其强化 。
表现: (1)个体通过实施犯罪行为受到关注,自认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同时摆脱焦躁感
(2)实施行为后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
(二)犯罪心理结构弱化机制
(见图示)
外界积极影响
犯罪心理结构
内部积极因素
弱化的犯罪心理结构
暂时放弃犯罪动机
原犯罪动机的消除
,且犯罪人处于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
。
,是整个犯罪心理结构而非单个心理因素的变化,对其的引导和控制要遵循转化的规律。
四、犯罪心理机构强化的特征
(动机驱使 情境激发的习惯 主动制造时机)
五、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类型
其中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