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基本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 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 、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学生识字), 帮助( 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 设计, 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 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 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 、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 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 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 培植自信, 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7、《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 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2 标。 19、“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维度进行教三个维度学设计> 设计, 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0、“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 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1 、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2 、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二、基本概念题 1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 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为核心, 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小学语文课标试题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