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何去?何从?.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何去?何从?
肖玲嘉 摘要:通过对高师钢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四方面的调查和了解,对目前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反思,认为培养基础已经形成,但其现状不容乐观,诸多问题产生根源复杂。最后,对高师钢琴形成。
3. 反思三:产生根源复杂
(1)历史原因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行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照搬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几十年来,钢琴课的多次改革并未改变课程总体框架。学科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太多,综合性、融合性少等问题在各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包括钢琴课在内的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更多的借鉴和效仿了一般音乐艺术院校。80年代后情况虽有所扭转,但仍留有不少音乐院校的办学痕迹。比如,在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中多以技巧训练为主等等。
(2)宏观背景
1999年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为了应对社会对高学历、高知识水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得不投入到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军中。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同时却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入学门槛降低,生源素质下降;入学人数猛增,办学压力增大……
此外,部分中等师范停办或升为专科或学院;有的综合大学开办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包括音乐);有的老牌师范大学成立音乐学院……在教师来源多渠道的冲击下,众多高师音乐院校纷纷成立非师范专业或增加非师范类专业的比重,办学理念和教学重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淡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生源情况
由于每年高考音乐类考生的文化分数线要比一般大学低很多,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就成了进高等学府学习的捷径。一些“突击入校”的学生专业和文化基础差、审美底蕴单薄,在艺术发展上缺乏后劲,学习起来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4)办学条件
几年来不断的扩招,给各高师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办学压力加大,硬件的建设与人数的增加速度不成正比,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成为必然结果。软件建设:高师教师总量偏紧、师生比过高,教师(包括兼职教师)约400人左右,师生比例平均达1∶25,个别学校则高达1∶100(如河南大学最高时达1∶120)。教师疲于应付,根本不可能长期的保持高质量教学。

三、展望:前进中的高师钢琴教育改革
在高师教育改革的洗礼中,许多高师音乐院校都开始重新审视钢琴课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高师钢琴教育的诸多问题,高师钢琴教育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一系列教学实验。
1. 高师钢琴教育界对培养目标的探寻
诸多研究者对高师钢琴课培养目标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的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用在了高师钢琴课中;还有的将音乐院校专业钢琴教学与高师钢琴教学相比较:“高师钢琴教学培养的是弹、唱、编、讲、教全面发展的‘通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 高师音乐学院课程设置思路的调整
各高师院校对于钢琴课课程设置的一些尝试性调整,虽思路大相径庭,但调整重心大多集

何去?何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贾氏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5-15